11月9日,第二屆中(國)新(加坡)合作服務貿易創新論壇在江蘇蘇州工業園區舉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會上表示:“自由貿易試驗區,最重要、突出的特點就是為服務貿易創造了良好條件,必將帶來中國服務貿易的大發展。”
作為中國第一個與外國政府合作建設的工業園區,蘇州工業園區服務貿易依托中新合作優勢保持穩步增長。自2010年首個“服務貿易創新示范基地”落戶園區,到2018年園區服務貿易總額已突破100億美元,服務貿易企業超過2000家。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服務貿易已成為全球貿易最具活力的部分。在中國,自2012年以來服務貿易一直保持著快速而穩定的增長。2018年,中國服務貿易額達7919億美元,同比增長13.8%,規模穩居世界第二,其中新型服務的出口超一半。
從2000年到2018年,中國的服務貿易規模翻了三番多。但黃奇帆認為,目前中國的服務貿易仍存在著逆差大;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多,知識密集型、技術產權專利型、金融型服務貿易少等問題。
“各個問題的聚焦點,在于服務貿易的開放還不夠。‘十八大’以來,中國開放的深度、高度、廣度有了新的發展,這種發展集中表現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推進。而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最重要、突出的特點就是為服務貿易創造了良好條件。自由貿易區真正要做的不是工業翻番,是服務貿易量翻番。”黃奇帆說道。
黃奇帆再三強調,自貿區建設不是簡單的新區建設,不要用歷史的慣性搞開發區概念,去想象自貿區。他說,自由貿易區是為FTA(自由貿易協定FreeTradeAgreement)準備的。自由貿易實驗區對標就是FTA,FTA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簽訂協議之后整體上推進國家貿易自由化。
對此,黃奇帆提出了貨物貿易中三單分離,進一步放開金融、教育、文化行業等建議。“開放解決各種問題,封閉帶來各種問題。推動關鍵是圍繞自貿區試驗用足、用好、用活。自貿試驗區的發展為中國的服務貿易帶來春天、帶來動力,我堅定不移地相信今后十幾年中國的服務貿易會繼續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
中機院致力于各類自由貿易區(港)、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口岸經濟區、臨空經濟區、陸港經濟“一帶一路”發展項目的研究、規劃及招商運營。先后為滿洲里、天竺、楊凌綜合保稅區進行規劃;于北京新機場、武漢、張掖等地規劃臨空產業經濟建設;于成都、菏澤、安寧等地規劃陸港經濟產業建設;為泰州、孝感、貴陽、霍爾果斯等地進行經濟開發區規劃。均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成為當地產業(園區)經濟建設的行動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