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世界經濟脈絡,口岸在凝聚產業要素、增強區域競爭實力等方面功不可沒。
上海,早在1843年便對外開放商埠,是現代口岸的雛形,上海以此為據點,迅速發展成遠東第一大城市。如今上海的口岸貿易規模已超越中國香港、新加坡,成為全球第一大口岸城市,以及全國乃至亞太區域的資源要素配置中心。

深圳,臨海口岸城市,擁有一流港口條件,毗鄰香港,6個陸路口岸和2個水路口岸成為對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吸引大量華僑投資,便于國際貿易,2017年后,深圳GDP總量逾2.2萬億,躍居全國內地第三。
口岸是樞紐,是地方的經濟視窗和財富高地。而口岸,也正是粵港澳大灣區時代下珠海騰飛的關鍵。言珠海必言拱北,拱北以便捷的口岸交通樞紐成就了自身與珠海的輝煌。
拱北口岸,與澳門陸路相連,與香港陸橋相連,地理位置特殊而優越,是“一國兩制”的交匯點。2011年首次超越羅湖口岸成為全國第一大陸路口岸,一直以來也是珠海市最繁華的城區。
2018年全年,拱北口岸客流總數達1.34億人次。2019年國慶期間共驗放出入境旅客300余萬人次,同比增長約5%。其中10月5日達到47.48萬人次,是僅次于今年5月2日48.13萬人次后的歷史第二高客流記錄。
在建的青茂口岸位于澳門關閘至珠海拱北口岸西南側約800米,主要分為鴨涌河整體整治、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聯檢大樓以及連接通道三大部分,用作分流關閘及拱北口岸通關壓力,實現與珠海城軌站旅客對接,推動兩地協同發展。
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計劃設置100條自助查驗通道,全天候24小時開放,設計日通關客流量20萬人次。項目主體工程青茂口岸聯檢大樓已于2018年3月正式動工,預計全部工程將于2019年年底如期竣工。
廣珠城際&珠機城際
此外,拱北口岸與青茂口岸更毗鄰廣珠城際珠海站,作為珠三角軌道交通網絡主軸線上最大的中轉站,與全國超50個城市的高鐵順暢聯通。據珠海市交通運輸局統計,2018年珠海城際軌道客流量可達約2300萬人次。
珠機城際起自廣珠城際珠海站,一期工程拱北至橫琴段將于今年11月20日通車。二期工程橫琴至珠海機場段建成通車后,全線最高時速可達160公里,從拱北到珠海機場只需半小時,未來迎接百萬客流量更是指日可待。
以口岸為核心,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多重要素匯聚,驅動城市經濟蓬勃發展。毫無疑問,越近口岸,物業價值越高,特別是在大灣區時代下,寸土寸金的今天,何處是下一個投資風口,已不言而喻。
中機院致力于各類自由貿易區(港)、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口岸經濟區、臨空經濟區、陸港經濟“一帶一路”發展項目的研究、規劃及招商運營。先后為滿洲里、天竺、楊凌綜合保稅區進行規劃;于北京新機場、武漢、張掖等地規劃臨空產業經濟建設;于成都、菏澤、安寧等地規劃陸港經濟產業建設;為泰州、孝感、貴陽、霍爾果斯等地進行經濟開發區規劃。均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成為當地產業(園區)經濟建設的行動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