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內陸港需要的依托基礎和條件主要包括以下指標。第一,應具備一定的區位優勢,區位最好是處在大的商貿節點或區域節點上;第二,應具備一定的交通優勢;第三,需要產業支撐;第四,陸港建成之后還需具有與其他內陸港和海港密切聯通的可能,不能讓內陸港建成之后成為一個“孤港”;第五,港口人力資源要素亦不可或缺,需要專業人才支持建設以發揮內陸港的最大效用;第六,還需要當地政府理念和政策上的支持。

蘭州建設內陸港,發揮通道優勢過程中主要存在于3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基礎設施不完善,陸空港建設仍待提高;第二,優勢產品例如特色農產品未能規模化地走出去,主要歸結于產業支撐不足以及企業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第三,甘肅(蘭州)國際陸港與蘭州新區陸港存在同質競爭問題,亟須資源調配與功能整合。
(一)多式聯運建設有待完善
2016年6月1日,蘭州南亞國際班列公鐵聯運示范工程入選全國首批16個多式聯運示范項目。雖然陸路運輸相較海運有風險可控、時效等優勢,然而這條通往南亞的道路面對的是自然條件的先天困境。南亞(尼泊爾)貨運通道的公路段需通過險峻的喜馬拉雅山脈山區,南亞(瓜達爾港)貨運通道的公路段則是以地質結構復雜聞名的喀喇昆侖公路。脆弱的地理環境決定了當地基礎設施不健全、運輸難度大的問題,也是目前掣肘貨運量、運輸時間的一個重要因素。海外倉的建設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物流成本,改善當地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但如何在規避市場風險的同時靈活應對當地市場需求,未來在運營境外海關監管倉方面還要有更多的探索。
甘肅省蘭州新區空鐵海公多式聯運示范工程于2017年11月10日入選國家第2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項目。項目總投資29.17億元,建設周期3年。項目主要建設多式聯運保障基地、跨境電商綜合交通物流園、綜合保稅區港區聯動服務支撐工程、多式聯運服務標準體系等。然而,實際上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中川機場的人流、貨流量不多。2018年,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1 385.8萬人次,同比增長8.1%,在全國民航機場中旅客吞吐量排名第28位,較2017年下降一位;貨郵吞吐量6.15萬噸,同比增長0.9%,郵貨吞吐量排名第35位,較2017年下降兩位。本身郵貨吞吐量不高,空運轉鐵運運量則更少。此外,綜保區離中馬鐵路貨運站約12km。綜保區貨場離鐵路口岸較遠會產生運輸成本增加、特殊產品二次污染等問題。
2018年11月20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第3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項目名單。有關甘肅省多式聯運工作的有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南向通道)集裝箱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銀川公鐵物流港“通歐亞、對接沿海、輻射寧蒙陜甘毗鄰(華北)地區”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和河北黃驊港“西北內陸—東南沿海”集裝箱海鐵聯運示范工程。這3個項目都需要相關各省加強溝通、統一標準。
如何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是多式聯運工作的重點。這就需要加強不同運輸方式間的有效銜接,完善內陸集裝箱配套技術標準。鼓勵骨干龍頭企業在運輸裝備研發、多式聯運單證統一、數據信息交換共享等方面先行先試,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支持各地開展集裝箱運輸、全程冷鏈運輸、電商快遞班列等多式聯運試點示范。還要加強口岸與城市之間的互動,推進建設綠色貨運配送網絡。充分發揮鐵路既有站場資源優勢,完善干支銜接的基礎設施網絡,創新運營組織模式,打造“軌道+倉儲配送”的鐵路城市物流配送新模式,提高城市生產生活物資運輸中公鐵聯運的比例。
(二)產業支撐不足
蘭州新區通過實施出城入園、招商引資、產業培訓,累計引進產業項目338個,總投資4 220億元,126個項目建成投產,產業集群效應正在發揮作用。新區包括三大戰略性產業集群,分別是大石化產業集群、大裝備產業集群和大醫藥產業集群,具有企業規模大、效率高的特點。然而由于集群同構性強,大多由同類產業集聚而成,大多集中在制造業環節,產業鏈不完善,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除三大產業集群之外,蘭州新區其他企業的規模、企業的生產效率差異較大,相互之間并不能很好地承接、互補和支撐。且對于甘肅省特色產品優勢利用不夠,對于優勢產品的發展路徑支撐不足。同時,產業結構不合理,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后。比如研發、設計、專業市場、金融、物流等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制約著產業的升級發展。
2018年,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進出口貿易額9.1億元,比2017年下降64.7%,占蘭州市進出口貿易額的6.8%。企業參與對外貿易的積極性不高很大程度上與甘肅省經濟結構、營商環境不盡如人意相關。甘肅省外貿進出口業務主要集中在金川公司、白銀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民營外貿企業因普遍實力小、競爭力弱,進出口能力仍然有限。目前蘭州市出口貨物進出口以礦產品等資源型產品為主,可替代性高、附加值不高,還沒有充分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刺激點。甘肅省是全國主要的農業大省,在馬鈴薯、中藥材、玉米制種、釀酒原料、蘋果產業、草食畜牧業等方面,已經在全國或者局部地區獲得一定的優勢。然而,產業層次低、產品質量低、出口比重低是甘肅省農業產業體系構建的主要短板。雖然農產品總量達到1億噸,但是,得到初級加工的農產品只占15%[6],能夠達到出口標準的農產品只占10%。甘肅省2018全年出口農產品19.9億元,同比下降5.8%。
(三)甘肅(蘭州)國際陸港與蘭州新區陸港亟須功能整合
蘭州鐵路口岸被批復同意開放之初就具體包括蘭州新區中川北站、蘭州東川鐵路物流中心兩個作業區。甘肅省政府辦公廳于2018年10月17日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口岸經濟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蘭州鐵路口岸東川作業區與中川北站作業區要實行錯位發展”。東川作業區“側重發展大宗商品物流集散”“建設甘肅(蘭州)國際陸港汽車整車進口指定口岸、國家中西部貨運樞紐中心和鐵路物流中心”。而與此同時,中川北站作業區“側重發展物流+產業”“建設甘肅國際物流集散轉運中心、西北地區進口商品展示中心和跨境電商物流園”。
首先,對于東川口岸而言,一個內陸口岸或陸港,如果只是全力發展物流業而沒有輔助產業的支撐,則沒有發展后勁和發展潛力。位置得天獨厚,又有國家級多式聯運物流園,如果缺乏足夠的政策支持和財政扶持,只能起到普通的裝卸、運輸作用,對當地財政收入、產業發展收效甚微。而位于西固區的甘肅(蘭州)國際陸港離城區近,人口密度大,可以利用外貿發展物流、商貿、出口加工產業。
其次,甘肅(蘭州)國際陸港規劃區建設用地面積僅有14 km2。而蘭州新區總面積則有1 744 km2,規劃建設面積246 km2。蘭州新區目標是要建設中亞糧油儲運加工產業園、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進口商品批發中心、進口汽車西北分撥中心、氧化鋁加工分撥中心。對于蘭州新區的中川口岸而言,通過中馬鐵路連接蘭新線,故從中川口岸可出口中亞、歐洲等地。但中川口岸較東川口岸的區位優勢弱、離市區遠,建設“甘肅國際物流集散轉運中心”“西北地區進口商品展示中心”在占地面積條件方面或可滿足,但要滿足五大商品集散中心的物流集散或許還要依靠東川港轉運補充。
最后,政府為發展中川北站作業區,對運至中川北站作業區進行出口的產品給予補貼。這種方式在一段時間內操作可以降低企業成本,為尚處于發展初期階段的口岸提供支持。但從單純的物流成本考慮,擁有先進裝運設備,位于隴海、蘭新線沿線的東川口岸顯然更有優勢。以陜西為例,西安綜合保稅區是西安國際港務區的主要依托之一,位于西安國際港務區的核心區,毗鄰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而受自然條件限制、經濟發展滯后、投資與人才都極其缺乏的蘭州,卻在西固區與蘭州新區兩個區距離60多km處分別設立甘肅(蘭州)國際陸港與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兩者之功能在很多方面亟須整合。比如東川口岸正在建設跨境電商物流園,與中川口岸建設跨境電商物流園勢必會有同質競爭;東川作業區建設整車進口指定口岸、中川口岸建設進口汽車西北分撥中心,兩者功能存在重合的情況。(來源:王世馨)
中機院致力于各類自由貿易區(港)、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口岸經濟區、臨空經濟區、陸港經濟“一帶一路”發展項目的研究、規劃及招商運營。先后為滿洲里、天竺、楊凌綜合保稅區進行規劃;于北京新機場、武漢、張掖等地規劃臨空產業經濟建設;于成都、菏澤、安寧等地規劃陸港經濟產業建設;為泰州、孝感、貴陽、霍爾果斯等地進行經濟開發區規劃。均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成為當地產業(園區)經濟建設的行動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