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的良好契機下, 鐵路物流園以發展保稅物流業務為突破口, 將鐵路貨運與國際保稅倉儲業務深入結合, 打造鐵路貨運面向國際市場的增值服務窗口, 制定基于鐵路物流園的保稅物流業務功能和市場營銷方案。拓寬貨源吸引渠道, 促進鐵路貨運營銷服務體質機制與國際國內貨源和中歐中亞班列業務的深度結合。文章以包頭市某鐵路物流園為例, 探索在該園區拓展B型保稅物流業務的合理性, 分析鐵路物流園發展保稅物流業務的現狀及潛在經濟效益, 為構建現代鐵路物流園保稅物流和國際貿易等多元化服務體系提供科學依據。

1 鐵路物流園概況
鐵路物流園位于包頭地區, 是內蒙古最發達的工業群和產業園區所在區域, 鐵路線路連接包蘭、京包、包西等鐵路干線, 園區占地122.7萬m2約合1800余畝, 分區設計合理, 區內設備設施較為完善, 可滿足各類貨物到發作業。2017年移交鐵路貨運運營以來, 更好發揮物流園物資富集、運力樞紐的作用, 區位經濟優勢不斷體現, 物流園增收上量效果顯著。2018年完成運量138.2萬噸, 貨運收入3.632億元, 支出3600萬元。
園區內設置8條貨物線。6處貨區, 其中貨1、2為端式站臺, 貨3、4為集裝箱貨物, 貨5、6為通用貨物, 貨7、8為散堆裝、長大笨重貨物。露天站臺及貨區6處, 倉庫5座。其中, 散堆裝貨區2處共15.2萬m2、小汽車倉儲區1處共5萬m2、集裝箱貨區2處共8.2萬m2、高站臺貨區1處共0.91萬m2 (倉儲港) , 庫房 (倉儲港) 5座共1.5萬m2。7、8號零擔庫房及停車場做公路港用。龍門吊7臺、葫蘆吊14臺、正面吊2臺、汽車吊3臺, 叉車13臺, 裝載機18臺, 扒料機22臺。園區各項設備設施正常使用, 因初期運營, 發運量未達到設計運量, 庫房出租完畢, 裝卸搬運和鋼材倉儲區等部分設備閑置。另有鋼材交易區、無水港 (A區) 在建。
2 物流園與保稅物流融合實踐
按照《保稅物流中心基礎和監管設施驗收標準》 (署加發[2011]426號) 要求, 保稅物流中心應設置聯檢辦公區、卡口服務區、查驗區、堆場監管區、保稅倉儲區、檢疫處理區等。
2.1 整體布局
總占地面積112777平方米, 約169畝, 總建筑面積43023.7平方米, 堆場、作業區及道路硬化面積75805平方米。調度大樓13094平方米, 其中聯檢辦公區1038平方米。3個倉庫共17000平方米, 1座辦公樓1700平方米, 1座機修庫1200平方米。詳見圖1。
2.2 傳統功能
園區內可實現公路、鐵路、水運、航空聯運的轉運方式, 提供最佳的運輸線路及聯運組合方式, 實現多式聯式和運輸代理, 提供兩端配送服務。對貨物進行堆存、管理、保管、保養、維護, 提供包括裝卸、搬運、保管、包裝、流通加工等服務。并可進行分級分類、加刷嘜碼、配貨挑選、分拆拼裝、混裝等簡單加工業務。
2.3 保稅 (B型) 業務
保稅區 (B型) 指經海關批準, 由中國境內一家企業法人經營, 多家企業進入并從事保稅倉儲物流業務的海關集中監管場所, 按照“境內關外”模式, 從境外運入保稅區或保稅區運往境外的貨物, 免征海關關稅、增值稅、消費稅。“一次申報、一次審單、一次查驗”, 與境外出入貨物實行備案制, 與境內出入貨物實行報關制。可對進口物資及設備實行免稅存放, 保稅存儲期限2年, 有正當理由的經批準可延期1年。有效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 實現進口物資期貨匯存功能, 并開展簡單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務。
物流園與境外之間進出貨物, 除實行被動配額管理和參加或者締結的國際條約及國家另有明確規定的以外, 不實行進出口配額、許可證件管理 (一線免證) 。從境內進入保稅區的貨物視同出口, 實行退稅 (二線退稅) 。對國內出口貨物、國際中轉貨物、外商暫存貨物、加工貿易進出口貨物、供應國際航行船舶和航空器的物料、維修用零部件、供外國產品所進口寄售的零配件、未辦結海關手續的一般貿易進口貨物及經海關批準的其他未辦結海關手續的貨物, 予以保稅。入駐企業可以享受代理報關和自理報關雙重身份。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
3 物流園與保稅物流業務融合發展對策
3.1 拓展物流增值服務
以物流園保稅業務為核心, 圍繞輻射范圍內進出口貿易企業, 加強招商引資營銷宣傳, 重點發展倉儲物流產業, 拓展中轉、配送、轉口貿易三大功能, 與地方政府加強協調, 挖掘和引導本地區進出口重點企業開展合作, 促進本地生產和商貿產業與現代物流產業聯動發展, 使保稅倉儲、保稅物流、進出口商務代理、通關通檢、信息咨詢、網絡服務、商品分銷、電子商務融為一體, 為區內外企業提供跨行業、跨地域、多功能、規范化的服務, 為進出口企業提供全面的商務拓展和經營項目。吸引企業進入后, 國際貨代公司可與鐵路物流園密切合作, 發揮鐵路物流園強大的集散能力和信息綜合服務等平臺優勢, 可作為組織者開展國際貨代業務, 也可以作為鐵路代理人為貨代企業辦理托運業務, 通過精簡供應鏈中間環節, 信息透明交互, 實現不同層級企業代理與鐵路的直接對接, 提升供應鏈環節效率和利潤空間。
3.2 開發中歐、中亞班列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 中歐、中亞經濟交往日益密切, 基于時效和成本的權衡考慮, 選用鐵路國際班列運輸成為各企業首選。鐵路提供中歐中亞班列國際鐵路直達班列服務, 貨運代理商直接購買班列運力進行銷售。中歐中亞班列以高附加值產品為主要服務對象, 而本地區多以鋼鐵、礦石、大型機械裝備等低附加值產業為主。臨近鄂爾多斯市的奇瑞鄂爾多斯分公司承擔奇瑞SUV瑞虎車型生產業務, 具備年產10萬輛整車、10萬臺發動機總成和10萬套DK零配件能力, 年累計銷售10萬臺, 其中出口2萬輛。奇瑞汽車零配件物流:一是通過投招標與公路物流企業戰略合作, 形成公路干線運輸為主的配送體系;二是由物流企業使用40英尺集裝箱公路短駁至九原物流園區鐵路發至新港再轉水運出口。
為避免全程運費、船期安排、運輸市場波動等影響貨物穩定交付, 研究以中亞班列為載體, 設計零配件物流解決方案, 使用40英尺集裝箱, 出廠配件每批次32箱, 裝箱汽運至物流園, 進行報關報檢通關, 進行場內倉儲集貨, 按周期開行中亞班列, 內陸直達伊朗等亞洲地區, 預計每月400~500TEU, 4~5天1列。該項目按照發運到達、內陸通關、保稅倉儲、公路聯運等進行物流總包, 總線路里程近8500公里, 鐵路總運費約6萬元/箱, 高出水路較多, 還要積極協調政府給予相應政策補貼, 形成比較優勢。
3.3 發展多式聯運體系
圍繞區內進出口貿易企業, 多樣化運用各種運輸方式, 發揮各自時效性、低貨損、安全性和穩定性等優勢, 綜合選取最有效和最合適的運輸方式, 制定產品物流解決方案, 極大程度提升物流園綜合運輸能力和經濟效益, 保稅區與鐵路物流園的融合, 為多式聯運融入國際物流市場創造了條件, 是鐵路物流園發展國際物流業務的重要保障。鐵路以其高效的管理方式、發達的路網條件、穩定的客戶關系和全天候的穩定運輸, 在系統中容易成為中心環節, 通過積極尋求與企業自有物流、第三方物流、專業物流的多方位合作, 精準設計實施多式聯運物流解決方案, 吸納物流企業不斷入駐園區, 逐步穩固多式聯運的硬件基礎。
3.4 融入跨境電商業務
結合國務院和自治區關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建設推進實際, 發揮“一帶一路”聯通俄蒙的區位優勢, 通過引進多平臺、多類型的跨境電商服務機構和服務企業, 將跨境電商產業融入物流園, 采用國際進出口線上線下融合聯動的服務模式, 完善基于保稅物流、數據支持、運輸協同、通關一體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體系, 形成信息共享、金融服務、智能物流、電商信用、統計檢測和風險防控功能六大服務功能。吸引多業態的物流企業, 帶動園區內物流產業鏈業態有效協同, 充分發揮鐵路聚集效益, 加強鐵路為主的多種運輸方式對跨境電商的運能保障, 配合海關監管和物流倉儲, 形成功能完備的跨境電子商務倉儲物流集散中心, 為地區經濟出口促轉型、進口促銷費奠定基礎。
4 結 論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 在鐵路物流園多元化經營背景下, 保稅物流發展空間逐步增大, 通過與地方政府協調引入保稅物流業務, 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樞紐服務基地, 為用戶提供輻射國內外的多功能、一體化服務的保稅場所。同時發揮區位優勢, 打造以拓展國際物流為方向的現代區域綜合型樞紐物流園, 挖掘鐵路物流產業增值空間, 創新盈利模式, 實現鐵路物流園與國際進出口貿易的深度融合, 提高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活力。(來源:王文杰 程宗禮)
中機院致力于各類自由貿易區(港)、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口岸經濟區、臨空經濟區、陸港經濟“一帶一路”發展項目的研究、規劃及招商運營。先后為滿洲里、天竺、楊凌綜合保稅區進行規劃;于北京新機場、武漢、張掖等地規劃臨空產業經濟建設;于成都、菏澤、安寧等地規劃陸港經濟產業建設;為泰州、孝感、貴陽、霍爾果斯等地進行經濟開發區規劃。均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成為當地產業(園區)經濟建設的行動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