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端論壇暨“十四五”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研討會在上海舉辦。天目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長三角推進科技和產業創新將有六大工作舉措,包括建好長三角科技創新園、推動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化發展、共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
科技創新,已成為未來長三角的核心支撐。
長三角科創產業搶跑“新賽道”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阮青,在研討會上演講時提到了長三角的未來發展,他說:“目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入第三階段,主戰場就是科技創新、產業創新。”
11月下旬以來,三省一市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相繼審議通過或進入征求意見建議階段,長三角未來五年會如何發展,已經越來越清晰。天目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科技創新,已成為長三角核心的支撐。
目前,長三角已經形成了一批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創新共同體和。
三省一市不僅擁有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兩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還有全國約25%的“雙一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年研發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數占全國33%左右。同時,長三角產業集群也實力超群,目前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約占全國的一半,全國超過三成的軟件信息服務產業集聚長三角。
不過,長三角區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毫無疑問要把強化科技創新放在更核心的位置。通過高水平的科技創新,使長三角地區成為國家和世界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同時也要對全國高水平科技創新起示范和帶頭作用。
阮青說:“未來,長三角要共同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除了建好‘長三角科技創新園’,推動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化發展,開展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之外,還要開展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共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搶跑數字經濟‘新賽道’。”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阮青作主旨演講。圖片來源:上海市發改委
三省一市都是產業“領頭羊”
研討會上,阮青還提到,三省一市將聯合開展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每個省牽頭一個產業鏈,然后區內區外合作,形成一些相應的計劃加以推進,比如江蘇在牽頭新型顯示產業鏈,上海在牽頭機器人產業鏈。”阮青說。
天目新聞記者了解到,在新型顯示產業領域,江蘇省工信廳已經牽頭擬定了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方案。除了加快構建長三角一體化新型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工作機制外,還提出了打造長三角區域新型顯示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方案。
11月20日,長三角三省一市經信部門已經簽署了共同推進新型顯示產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作為長三角機器人產業鏈的“牽頭人”,上海也正在聯合蘇浙皖建設長三角機器人產業生態系統,借助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推動上海機器人企業走向長三角,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合作,聯合推動制造技術與信息技術的集成創新。
上海市經信委不僅發布了《長三角區域機器人產業鏈地圖》,還提出完善和健全長三角地區跨省市合作機制、探索設立長三角機器人產業基金等方案。
今年以來,長三角產業鏈已日漸完善,9月9日召開的長三角企業家圓桌會議上,長三角超導產業鏈聯盟、長三角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鏈聯盟、長三角數字健康產業鏈聯盟、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等四個產業鏈聯盟授牌成立;11月1日,在溫州舉行的長三角企業家聯盟峰會上,又有多個產業鏈聯盟授牌成立,長三角與全程能效產業鏈聯盟、長三角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鏈聯盟、長三角智慧零售服務產業鏈聯盟、長三角光電纜產業鏈聯盟……長三角企業抱團發展的時代,正在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