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作為“一帶一路“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要充分發揮區位地緣、人緣、資源等比較優勢,主動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積極推進與俄蒙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全面擴大與俄蒙等東北亞國家交流合作,從而實現全面開放發展新格局。根據《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優化區域協調發展空間布局的意見》(吉發[2018〕31號)部署要求,為加快打造“雙帶“,擴大開發開放,編制本規劃。
本次規劃沿中蒙俄開發開放經濟帶以琿烏交通大通道為主軸線,以長春城市群為腹地支撐,向東經長吉圖、扎魯比諾港連接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等俄遠東地區及日本、韓國,向西經白城、烏蘭浩特、阿爾山對接蒙古國喬巴山及蒙古國,包括我省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等。
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愚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深入實施“三個五“發展戰略、中東西“三大板塊“戰略和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戰略,加快推進“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立足我省優越地理位置和發展基礎,以建設“一帶一路“向北開放重要窗口和構建對外開放新高地為目標,以共同建設中蒙俄大通道、中俄“濱海2號“國際運輸走廊為突破,以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為主線,以擴大對外經貿合作為核心,以推進基礎設施內外連通加重點,以完善外向型產業體系為支撐,以開放促開發、促改革為手段,發揮比較優勢、融合資源優勢、培育競爭優勢,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以點連線,以線帶面,形成帶狀經濟區域。
戰略定位
立足我省處在中蒙俄大通道重要節點及東北亞幾何中心的優越地理位置,依托高速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及哈大經濟帶、哈長經濟圈、長吉圖開發開放等現有發展基礎,加快推進中俄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對外開放平臺和“濱海2號“國際運輸走廊等對外通道建設,有效聚集物流、人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不斷拉緊中蒙俄經濟發展的結合度和緊密度,促進區域經貿合作,優化開放合作載體布局,提升國際產能合作承載能力,全面貫通吉林省東西部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將沿中蒙俄開發開放經濟帶建設成為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先行發展區域。堅持以跨境通道和口岸建設為重點,加快鐵路、公路、航空、水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形成連接蒙古、俄羅斯,輻射東北亞,內聯國內腹地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功能配套、銜接緊密、快速便捷的國際大通道,將沿中蒙俄開發開放經濟帶建設成為連接內陸面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大通道。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提高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國際國內產業分工與合作,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構筑外向型產業體系,建設重要的商品糧生產、綠色食品加工、重大裝備制造和能源資源保障供應基地,將沿中蒙俄開發開放經濟帶建設成為東北地區開放型經濟重要增長區域。充分利用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現有的合作基礎,賦予對外開放先行先試政策,轉變發展方式,創新開放體制機制,改善開放政策環境,推進一批重大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打造與俄羅斯、蒙古及東北亞開放合作的重要平臺,將沿中蒙俄開發開放經濟帶建設成為吉林省全面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