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數字經濟被擺上了一個愈發重要的戰略地位。
從政策層面來看,國家出臺了一攬子大力支持數字經濟及產業大力發展的舉措,這不僅使得數字經濟概念開啟了全新階段,同時也催生了眾多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業態。由此,數字經濟成為了產業迭代升級的強大動能,同時也成為了企業開啟全新階段增長曲線的關鍵密鑰,除了企業層面,各個地區也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產業,為區域經濟開啟新一輪增長態勢。
6月13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創新合作(無錫)試驗區系列活動”之“2022錫深數字科技產業合作交流會”在深圳中洲萬豪酒店成功舉辦,活動現場匯聚了產學研界的眾多代表人物、無錫經濟開發區領導以及來自深圳、無錫兩地的園區代表、企業家、投資機構高管,大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區域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新命題,為粵港澳及長三角兩大城市群的崛起提供全新思路。

深圳作為中國最為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在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領域有著諸多先進的嘗試;而無錫經濟開發區作為無錫市“一城雙核”的創新核,也承擔著引領無錫市產業創新的重大任務,因此,兩個帶有相同創新氣息的城市若能在產業合作、人才交流、創新協同、資本集聚等多個維度大力推進合作,也將會為兩地深度攜手打下基礎,交織出跨區域合作的新樂章。
數字經濟浪潮下,區域產業“順勢而為”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本次區域創新協同發展,那一定是“順勢而為”。這個“勢”不僅指代了國家的大勢,更闡明了區域經濟未來必將持續協同發展的大趨勢。數字科技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動力,正在以浪潮涌動般改變著我們所創立的每一種產業的形態,并激發出了它們全新的活力。
科技盡寫數字之美,城市必須順勢而為,深圳作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將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發力先進制造,打造兩城、兩都、一高地,建設全球數字融合標桿城市,無錫旨在制造業基因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先發優勢上,迅速推進了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無錫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建平在活動上表示,“無錫經濟開發區獨特的創新機制和濃郁的科創氛圍,一定能夠營造出具有深刻行業洞察力的數字科技轉型氛圍,推動數字科技在具體行業、具體場景下的產學研應用,共同擁抱數字科技新浪潮,推動經濟社會新發展。”
而在區域協同發展的過程中,無錫經濟開發區的創新動力、產業張力以及城市的魅力和活力會不斷凸顯出來,逐漸將無錫打造為新一代的“年輕智城”,為更多區域形成示范作用,當然,數字經濟發展離不開一個核心——數據的賦能,在AI、5G、云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下,數據智能已經成為了數字經濟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也是指導數字經濟發展方向的引路燈。
針對數據如何改變城市的形態這個命題,深圳大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平在活動中舉了幾個極富代表性的例子,“在信息系統大數據領域,創造性提出了用數學方法解決網絡優化的問題,并與華為合作,實現商用;在醫療大數據領域,3D可視化的醫療影像智能分析、AR影像癌癥早篩等研究工作已經進入臨床階段的試用,并且和國家衛健委、深圳市衛健委和大灣區的三甲醫院進行了深度合作;智慧城市和交通物流長期為華為、廣鐵等提供咨詢、規劃和設計等服務;在政務大數據方面,與深圳市科創委等政府部門和企業合作,為政府和企業賦能,挖掘數據價值;在通用技術和通用軟件方面,致力于開發自主知識產權高性能通用的優化軟件,解決卡脖子問題。”
由此可見,數據對于數字經濟有著強大的賦能作用,而發展大數據產業必將是所有城市打造數字經濟產業的核心。“此次深圳大數據研究院與無錫經濟開發區的合作,必將發揮科研創新和產業轉化的優勢,在數據、算法和應用三個維度,建設大數據產業生態,為雪浪的發展做基礎研究支撐,吸引大數據相關的企業聚集,推動大數據產業生態建設,助力無錫經濟開發區成為長三角數據經濟產業要素聚集高地和數據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李平表示。
在研究視角之外,還有另一個視角對于數字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那就是資本。而有遠見的資本其實早已在數字經濟產業方面有了成熟的布局,在本次活動中,幾位來自投資機構的嘉賓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沄柏資本主席鮑毅表示,中國從PC時代開始,是海外的技術、海外的模式和中國市場的結合;到了互聯網時代,以產品、以商業模式取勝;到了數字經濟時代,由科學家和數字人、技術人、工程師引領的這場數字經濟革命,“結合長三角、大灣區的優勢出海,把中國的科技、中國的技術、中國的模式真正實現‘一帶一路’上的產業和科技的革命,打開新的發展市場,真正意義上實現偉大復興。”
保利投資管理合伙人李文軒從自身的經歷以及感受出發,闡述了無錫經濟開發區的產業布局現狀,“去年是我第一次到無錫經濟開發區,深刻感受到了當地產業布局的創新與活力。從思想策源到技術創新,從創新到產業集群落地,以各特色小鎮園區為基礎發展的完善配套和產業集聚,數字創新和當地傳統優勢產業實體經濟正在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都特色的數據經濟產業集群發展蒸蒸日上。更重要的是,國產原創底層技術這樣難而正確的事情也在持續研發和落地,看到這些發展我們無比驚喜,同時也贊嘆無錫經濟開發區扶植經濟創新企業的決心和堅持。”
當資源、人才以及區域的優勢齊備,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具體細分的行業該如何發展。隨著新的科技要素注入,產業生產效率不斷提升,“智能”成為了所有行業發展的關鍵詞,并從某一領域逐漸蔓延到所有的產業中,智能決策、智能配送、智能網聯車...一切一切都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有關未來的智能世界。
“智能要素的注入,創造出了新的價值,因為智慧而有增值。在各行各業當中,但凡今天有數字化,有數據的積累,都有可能做到。”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數字化工程服務中心主任、清華五道口“數字中國”項目特邀專家、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閔萬里說道,“ 在消費互聯網的時代,我們的供給不足,需求旺盛的時候,誰掌握了貨,誰就有發言權,然后誰掌握了渠道,誰有發言權。但今天消費者掌握了主動,因為物質極大豐富的時候,抖音、淘寶、天貓等有各種各樣的商品,這時候大家必須以消費者為中心。這兩輪驅動,優質的供給能夠激發需求,而多樣化的需求又能夠反向到供給的創新和改革。所以這兩種的雙輪驅動會是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不是單邊,而是整個鏈條紐帶式的驅動,新興的技術會是這個鏈條中發動機的動力。”
如今,產業互聯網正在源源不斷地釋放出自己龐大的潛力,并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生活中的每一種業態,如在道路方面,車和路的智能化帶動了萬億級車聯網市場的蓬勃發展,“作為第一家獲批的國家級的車聯網先導區,2021年,無錫的物聯網傳感器產值達到了3500多億,在未來幾年,無錫政府在車聯網產投的部署是大勢所趨。”優地科技CEO顧震江表示,“車聯網分成兩頭,一頭叫智慧道路,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等都大量的傳感器和運算單元,讓道路更智慧化。我們做的末端無人配送小車也有大量的傳感器,還用到了激光雷達、曼斯的混合固態雷達、攝像頭等,這一系列都是車端的傳感器。我們發現它跟路端的傳感器非常一致,所以,從車聯網的角度來講,無錫在應用上,包括在政策上,2019年就已經開始了布局;從行業的角度,深圳所有做車聯網的企業,希望到國家級的先導區嘗試應用落地,在國家級的先導區,無錫是最好的選擇。”
圓桌對話:數字經濟進入深水區,區域如何協同發展?
在活動的圓桌環節,無錫雪浪數制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王峰、鼎暉創新與成長基金高級合伙人王明宇、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研究院院長張國軍、飛書高科技行業中國區總經理付雪冬、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FO張鉅等嘉賓就“長三角-粵港澳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新機遇”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成熟,哪一類企業會更有價值?在張國軍看來,產業數字化是基礎,數字產業化是結果。“沒有產業數字化的基礎,就沒有飛書等這類公司。但有一類行業,它是既是產業數字化,也是數字產業化,這就是我們目前探索的無人機技術。無論是無人機,還是無人艇,本身可以形成一個行業,但它的核心是數字化,看上去是硬件,但是最有價值的是軟件。所以,對這一類來講,可能是未來數字經濟介于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兩者之間的一種新產業業態,從而會創造新的應用場景。”
而要完全達成數字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企業兼具軟硬實力,并且有足夠戰略轉型的勇氣,在付雪冬看來,人才戰略和組織會比業務本身更重要。因為數字化轉型是內生的,數字化更多是方方面面的重新定義,包括對業務、流程、組織、人才的定義。“比如對于業務,過往是以產品為導向,而未來是走向無服務為導向,以價值售賣為導向。比如流程,企業內部是否把所有相關運轉的流程做到了數據化?比如組織,是否做到了組織的數字化?還有一個特別關鍵的是,一家企業的發展最終的核心是在人的身上。怎么去做人才戰略,怎么去選拔好的數字化的人才,怎么搭建自己的數字化轉型班子,這些是真正解決數字化轉型前置基礎的必要性的問題。”
對于“人才”的重視,王明宇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歐美走了幾十年做出來的東西,去超越他們,或者是解決0到1的事,就是缺人。”其次,針對如何幫助企業要更快實現數字化轉型,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從客戶的角度,我們看每一個企業的時候,都訪談他們的客戶,極少有客戶是真的愿意去用這個軟件,要么是因為政府的推動,要么是在尋找第二計劃,0到1的過程是最難的。所以我們特別希望像飛書、阿里這樣的大廠,能夠去扛起這樣的任務,能夠幫大家把生態培養起來。”
當然,完成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大廠的任務,更需要區域間能夠形成更有默契的協同,并且產業資源優勢能夠不斷互補,最終結合成更加完備的生態鏈條,“長三角和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要充分利用虛實結合,尤其是深圳有很多算力、算法、更新模式等方面,長三角更傳統一些,這兩者是可以高度融合。要充分發揮深圳產業鏈和高科技的優勢,讓長三角變得高端的制造業,這是兩者可以非常完美結合的地方。”張鉅表示。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是一條全新的道路,所有身處其中的人、企業可能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作為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先驅者,無論此次合作的結果如何,他們都當之無愧為其他地區相同模式的合作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我特別有感觸的是對創新和失敗的包容,無論是對于無錫經濟開發區,還是雪浪小鎮,為了支持創新,不斷探索,打造了算力中心和雪浪工程院,同時通過不同的跨界融合,更多的團隊能夠融入到無錫經濟開發區。”王峰表示,“多樣性的人才在我們的眼前慢慢鋪開了未來數字空間能看到的那張拼圖,希望能夠在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碰撞劇變之下,能夠共同綻放出最耀眼的數據之光。”
戰略合作簽約,重塑區域數字經濟全新業態
活動中,來自于兩地的各個友好園區也舉行了隆重的簽約儀式,雪浪小鎮未來園區與深圳招商蛇口網谷、智能制造產業園與深圳招商局光明智慧城、太湖灣信息園與深圳中城未來科學園、黃金灣科創園與橫琴青創谷等都達成了戰略合作,為園區數字經濟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邁出了關鍵一步。
此外,在項目集中簽約的環節,多家企業與無錫經濟開發區的政府機構達成了戰略合作。各園區通過與深圳大數據研究院、沄柏資本、保利資本、華龍訊達、增廣智能等知名院校、頭部基金、高科技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相信通過本次活動,無錫與深圳兩地的科技、金融、產業、人才等各類要素將會進行深度融合,并形成雙向賦能,最終達成合作共贏的成果,而我們也能夠設想,在活動中多方的不斷努力推動下,國家的數字經濟產業必將成為世界范圍內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綻放出屬于中國企業更耀眼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