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茶產業大省,茶葉生產規模、茶產業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動精制川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富民增收,經省政府同意,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精制川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富民增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了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省茶葉種植面積保持基本穩定,畝產值持續增加,毛茶產值達到400億元,綜合產值超過1300億元,帶動全省500萬茶農增收、300萬從業人員就業。川茶文化氛圍更加濃厚,科技水平大幅提升,品牌影響力顯著擴大,龍頭企業發展引領能力明顯增強,茶產業體系更加完善,茶農持續增收能力顯著提升,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毛茶產值達到600億元,綜合產值超過2000億元,基本建成現代茶產業強省。
推進高質量發展:
在全省培育10個在全國有競爭力的知名企業品牌
《意見》提出,要立足茶葉生產比較優勢,以國家茶產業集群為核心區,建設川西南名優綠茶、川東北高山生態茶產業帶和川南工夫紅茶、川中茉莉花茶集中區“兩帶兩區”,示范引領全省茶產業發展。到2025年,全省推廣種植具有四川特色的優質紅茶專用新品種50萬畝,更新改造低產低效茶園80萬畝,標準化機采基地面積達到茶葉種植總面積的60%以上。
《意見》提出,要提升茶葉初加工水平,支持龍頭企業依托原料基地布局產地初加工,建設標準化“第一車間”。大力發展茶葉精加工,鼓勵精加工進產業園區,開展規模以上精制川茶加工企業改造提升行動,支持提升川紅工夫紅茶等工藝水平,規范工藝流程,加強設備更新,完善倉儲、保鮮等設施,提高分等分級、產品包裝等能力。推進茶葉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茶產品種類、功能及用途。
《意見》提出,將推進“川茶興千村”行動,鼓勵發展茶企牽頭,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茶農積極參與的茶產業化聯合體。支持符合條件的茶企申報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到2025年,培育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茶企5戶以上,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茶企20戶以上。
《意見》明確,將加大“天府龍芽”省級公用品牌及“峨眉山茶”“蒙頂山茶”“米倉山茶”“宜賓早茶”“川紅工夫茶”等地方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支持力度,到2025年,推動“天府龍芽”品牌銷售額達到100億元以上。支持龍頭茶企按照市場化標準打造自主品牌,在全省培育10個在全國有競爭力的知名企業品牌。發展以名優綠茶為主,工夫紅茶、茉莉花茶、優質黑茶為輔的傳統優勢產品體系,支持發展黃化茶、白化茶、紫色茶等特色產品。還將推進“旅游+”“生態+”等深度融合發展模式,鼓勵發展主題鮮明的家庭茶莊、休閑茶莊,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的茶旅融合主題景區、主題茶城。
促進富民增收:
鼓勵茶區農民開辦“茶家樂”、特色民宿,提供茶事體驗等服務
《意見》要求推進春茶、夏茶、秋茶應采盡采,推行機采機防等機械化作業,實現省工節本增效,提高茶園畝產效益。推廣就地就近加工,鼓勵企業采用“訂單農業”“公司+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建立保護價托底收購、以質定價分級收購等密切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的收購方式。通過穩定優質原料來源,應用先進設備,創新技術工藝,提升產品品質等方式,實現企業增效帶動農民增收,讓茶區農民分享增值收益。
《意見》鼓勵企業圍繞加工、精選、包裝等生產環節,與農戶建立穩定勞務合作機制,推動茶區農民就地就近就業。鼓勵茶區農民開辦“茶家樂”、特色民宿,提供茶事體驗等服務,拓展關聯產業增收。鼓勵農民開展電商直銷,拓寬增收渠道。
《意見》還支持村集體以土地資源、閑置資產、生產發展資金等為股本與茶企開展股份合作,推進農村集體資產增值增效,通過股權量化促進農民增收。鼓勵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戶建立“流轉有租金、務工掙薪金、經營賺現金、按股金分紅”的茶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增加農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