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特色小鎮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而特色小鎮也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新載體,它可以通過挖掘地方特色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解決當地就業崗位,發揚傳承地方文化,進而更好的實現“產,城,人,文“有機結合。在中央全面大力扶持發展特色小鎮的大環境下,特色小鎮建設正在全國如火如萘進行,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文港鎮位于江西進賢縣西南部,總面積5453平方公里。文港毛筆有1600年歷史,并且文港是北宋宰相著名詞人晏殊的故里,有當今中國的“華夏筆都“和“中國毛筆之鄉“之稱。文港鎮產業特色鮮昂,文化底蘊深厚,先后榮獲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昂村鎮,江西省首批商賀示范鎮,江西省制筆及相關文化用品基地,江西省小微企業創業園等榮譽稱號。近年來,文港鎮應新型城鎮化的新要求,圍繞“文化名鎮,工貿重鎮,經濟強鎮,旅游新鎮“目標,豐富文化內涵,彰顯文化特色將經典產業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轉化為商業價值,走“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融合“的特色小城鎮建設道路,實現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雙輪驅動,榮獲國家第一批特色小鎮稱號。
文港特色小鎮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規劃不夠科學,特色不突出
特色小鎮最根本的是要突出其獨一無二的“特色“元素。當前小鎮發展定位不準確,校心區塊不明確,外部界限不清,導致小鎮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復建設,難以成為相對獨立,形象突出的區域。一方面規劃科學性不夠,未充分兼顧環境,交通.配套設施等因素,在建設中盲目貪太求洋,照搜照抄,缺乏個性與特色,有時還出現先建設,后規劃或邊建設,邊規劃,建設牽著規劃走的不科學現象;另一方面,小鎮規劃變化頻繁,拼游痕跡明顯,甚至出現“新瓶裝舊酒“,“大拼盤大雜燴“的現象。
(二)缺乏領軍全業,品牌意識不強
特色小鎮的運營要求以市場為主體,要由一兩個實力雄厚的領軍企業作為桉心,緊密圍繞其優勢產業開展相關產業鏈招商,公共配套等活動。但文港鎮筆產業仍存在不少問題:一是企業規模小,目前,文港100多家制筆企業,年產值500萬以上的規模企業僅30家,其中年產值超3000萬的企業僅8家,超5000萬元的僅3家,還沒有年產值超億元企業。二是自主品牌少。文港80%6以上的企業沒有自主品牌。真正的品腐只有羅氏,派雅,派利、依人,中德,德文.麥波斯,古典文等8個南昌市著名商標,這些也只是市級品牌。三是企業家經營理念保守,缺乏做大做強意識.文港制筆企業多數從家庭作坊式胺胎起步,大部分企業家文化素質不高,經營意識不強,只滿足現有的訂單與銷路,不想再花力氣開發新產品,缺乏做強做大意識。
(三)融資渠道窄,建設資金不足
與工業發展不同,建設特色小鎮是一項投入高.周期長,直捷經濟收益較低的投資,尤其歷史文化名鎮建設項目,多為政府主導的非經營性項目,政府承擔著投資,項目建設,后期經營維護等多種職能,吸引社會資金的困難很大.一般當地政府更多的是緊緊盯住財政資金,對財政的投入依存度極大,然而有限的地方財政收入投入特色小鎮建設也必然分散于各個部門,不能很好的集中力量辦大事,資金投入不連續,很難產生持續效應,很多項目建設進度緩慢,甚至擱置爛尾。
產城融合下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對策
(一)科學規劉,強化特色塑造
科學規劃是特色小鎮融合發展的前提.首先要精心布局,整體規劃.要將現有的多個規劃進行“多規合一“,合理規劃小鎮在生產,生活,生態三方面的空間布局,并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其次,特色小鎮規劃理念要有創新,產業定位應重在特色,功能體系上重在營造宜居宜業宜游的融合;城鎮形態上重在形成多維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同時,規劃上必須做好特色產業重點項目的布局,對于產業項目的布局可以是進行時也可以是未來式,特別是對之前已經簽約正在實施的項目,在編制規劃的時候,即使不在大的總體規劃內,也要納人整體考慮,些根據項目的種類及未來帶來的影響,針對性的完善區域小規劃,建免出現特色小鎮干篇一律,同質化的現象。
(二)培育龍頭企業,形成集聚效應
一是要積極培育龍頭企業,發揮帶頭作用,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與產業鏈條上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等各相關主體,建立公平的利液分配機制,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發展和經營主體發育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優化文化產業結構,形成集文化旅游,觀光休閑,教學科研,毛筆制造,營銷和銷售為一體的大型商業圈和產學研相結合產業發展體系。二是加伍推進位于文港鎮的江西省筆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該產業園占地面積約1500畝,是江西省目前唯一的筆文化創意產業園,集筆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制作、檢測,展示,銷售,電商,物流及工業旅游為一體,項目建成后,可以不斷豐富文港文化產業內涵,拓展延伸產業鏈條,形成集聚效應,促進文港制筆產業不斷向文化創意產業轉型升級。
(三)注重協調,實現融合發展
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功能疊加,是特色小鎮的重要內涵和特點。一是產業與旅游,文化要相協調。特色小鎮既要突出特色產業的主導作用,又要注重產業與文化,旅游功能的協調發展。從文化角度看,應圍練小鎮的產業文化,創業創新文化、歷史民俗文化等維度來充分挖掘,打造出具有特色鮮明的文化內涵。二是產業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與改造提升傳統鄉鎮企業、發展壯大現代農業結合起來,引領和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有機融合;例如,文諫鎮要依托現有的文化遺產,充分整合好,利用好這些資源,找準文化特色,凸顯文化特色,放大文化特色,把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作為特色小鎮支撐,鎖定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方向,培育旅游業態。力爭把文化產業街打造成“3A“級景區,助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新亮點,著力把小嶺村打造成“生態休閑,宜居宜業“旅游景區,讓文化旅游成為文港新的經濟增長點。
未來文港鎮在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中,還需要重點關注幾個問題:首先是對制筆產業鏈中的核心產業的發掘和培育。這是產業能否升級發展,發揮帶動作用的羔鍵;第二,如何更好地處理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改善傳統制筆業的污染痛疾,探索發展與環保的雙嬴之路;第三,面對城鎮伐速發展中對傳統手工藝文化,傳統村落空間特色的沖擊,如何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通過場所更新和新型的產業方式,實現傳統手工藝文化與建筑空間文化內淘的永續傳承。同時,也要更加重視文化旅游作為本鎮發展的促進作用。(作者:鄧燕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