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夷山良種場后山的一處茶園,茶農老吳花了兩個多小時,種了10株丹桂樹苗。老吳有茶園十余畝,主要品種是水仙。為了省事,今年老吳全部賣了茶青,收入有4萬多元。“買家看中的就是這里的茶園環境。放眼望去,茶園山水相連,樹木郁郁蔥蔥。3月份又種了20棵丹桂,目的就是讓這片茶園環境更好,茶葉品質更優良。”老吳說。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武夷山茶農像老吳這樣,認識到優化茶園生態環境對茶葉種植的作用,紛紛改良土壤,并在茶園四周及道路兩旁種上與茶樹相適宜的樹木,包括桂花樹、梧桐樹等等,營造良好的茶園小環境,調節和改善茶園小氣候。如今,武夷山的茶園大都像旅游景點一樣美。
如今的武夷山茶人,熱衷于優化茶園生態環境,凡是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的茶事活動,他們都熱心參與。許多茶企緊盯國家級品牌,紛紛開展創建、培育企業品牌;積極推廣有機茶種植,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研究和推廣;大力發展電商產業,推動茶旅融和發展。
武夷山香江茶業投資3億元,建設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觀光園。如今已成為武夷山市重點打造的茶旅融合發展項目,被列入全省首批觀光工廠,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設。5月24日,開園第一周就迎來一個300多人組成的北京觀光團,客人品茶后穿行其間,既參觀了目前國內最先進、最完整的烏龍茶全自動加工生產流水線,又在傳統手工制茶作坊里,在制茶師傅的指導下,零距離參與和感受傳統手工制茶的樂趣。
武夷山茶產業正在按照“穩控面積、提升質量、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思路轉型升級。著重實現“三個轉變”,即由茶產業傳統生產為主向傳統與現代生產兼容轉變;由單一茶葉營銷向茶文化、茶旅游觀光綜合營銷轉變;由單一茶葉產品加工向多元產品精細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轉變。重點實施“六個一”工程:建成一個千畝精深加工區,即仙店園區1000畝茶葉精深加工區,星村200畝精制茶加工區,大力發展茶葉深加工及茶衍生品開發,扎實推進“茶產業總部基地”建設,完善茶產業鏈條,促進形成“洼地效應”;建成一個占地100畝以上,集線上線下交易、倉儲物流配送、綜合檢驗為一體的大型茶葉交易市場;建設一個6萬平方米以上的會展中心;建立一套質量監管體系,逐步將茶葉企業納入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平臺管理,將現有的省級茶葉產品監督檢驗中心打造成國家級茶葉檢驗中心;扶持一批上市龍頭企業,實現5家以上茶企業掛牌上市,新增國家級和省級茶產業龍頭企業各1家以上;形成一種導向,控制數量,做精質量,引導企業依法納稅,嚴厲打擊違規開墾茶山行為,大力扶持現有茶園改造,把茶園基本建成高標準生態茶園和有機茶基地。
據介紹,武夷山茶產業轉型升級已取得初步成效,茶產業得到很大程度延伸,與旅游、文化互推互動也日益融合發展,一系列以茶為題的文化項目、旅游項目正風生水起、健康快速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