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一哄而上大肆圈地的2016年,號稱西部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陜西渭南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宣布擬圈地4000畝。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實地調查顯示,其園區內多個項目被質疑涉嫌未批先建,且大肆占地模式也引發借機“圈地”的爭議。
體量巨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陜西省渭南市高新區與西安市臨潼區零口鎮之間,一片數千畝地的工業園區已經顯出雛形——多條寬闊的園區道路及污水處理等配套工程基本構架完成。當地居民告訴記者,這里未來將是一個占地幾千畝的工業園區,主要生產動力電池。
事實上,上述新營造的工業園被渭南市擬打造成西部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其官方名稱為“渭南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據渭南市高新區管委會發布的公開資料顯示, 該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規劃占地4000畝,園區集關鍵技術研發、核心部件生產及整車制造、展示體驗、物流倉儲商業配套等功能為一體。
據渭南市高新開發區管委會人士介紹,截至2016年6月,該園區已入駐企業天臣新能源(渭南)有限公司。該公司擬總投資25億元,計劃在渭南建立研發生產基地、分三期建設日產動力鋰離子電池達到50萬只生產線3條,達產后年產值將達到45億元,成為國內同行業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企業。而另一家產業園內核心企業將于2016年8月建成投產。這家名為陜西沃特瑪新能源有限公司,擬總投資50億元,占地約790畝,計劃兩年內建成10GW圓柱鋰電池生產線,引進5~6家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投資建廠。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利稅40億元。目前一期工程標準廠房、研發樓、職工倒班樓、餐廳等主體及二次結構全部完工。
記者實地調查了解到,渭南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東起石泉路,西至零河生態公園,南接華山大街,北臨東風大街相關區域內。從石泉路沿東風大街由東向西,除上述兩家重點企業相關在建項目外,部分產業園規劃區域仍是一片莊稼地。
不過,本報記者日前在渭南市實地采訪發現,上述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中的兩家核心企業相關項目涉嫌未批先建。天臣新能源(渭南)有限公司在渭南高新區3D打印園內租用的一處標準廠房6月初已經開始改造,但其環評手續才于今年6月24日進行環評公示。環評公示文件顯示,該廠房內投資8億元的鋰離子電池生產線項目,環保投入僅為182萬元。陜西沃特瑪新能源有限公司,占地200畝的一期相關項目中,年產3GWh32650圓柱形鋰電池生產線的建設項目環評批復公示也是今年6月14日才作出。而知情人士表示,該生產線部分項目建設早在去年就開始了。負責建設該項目廠房的陜西威楠高科實業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該項目一期的廠房、研發樓等項目于今年年初已經完成。
事實上,渭南市高新區從2015年起,便在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建設熱潮中加速規劃及招商。最初,當地規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擬占地2000余畝,一年后又升級升級成4000余畝。該園區相關廠房、辦公樓等也采取了先用該區融資平臺公司——陜西威楠高科實業公司先期建設。有關設施建成后,采取或租賃或出售的模式提供給相關招商引資企業。這種園區建設模式,并非傳統意義上的以項目來建園區模式,而是先建園區再招項目。此模式在當地被征地居民看來,已不是單純的項目圈地,而是借由規劃產業之名大行違規圈地之實。
對于上述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渭南市高新區管委會新聞中心人士強調,4000畝僅僅是規劃占地,目前實施的項目占地不過幾百畝。但他沒有透露具體的已占地數量。
過剩產能圈地爭議
事實上,據業內人士介紹,不光是上述渭南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加速圈地,目前國內在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近30多個。該類產業園動輒數千畝的占地規模,很難擺脫圈地質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僅今年4月,新能源汽車生產4.7萬輛,同比增長高達135%。1至4月汽車投資2979億元,增幅為17%,其中民營汽車投資2334億元,增幅為23%。在此刺激下,各地新能汽車產業園熱火朝天。有統計顯示,從2015年至今年上半年,各地新建、擴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的消息就有十多條。2015年至今,全國各地有意建設或在建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多達30余個,投資總額已超過1000億元。這些新能源汽車建設項目大多以“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的形式存在,并且呈現遍地開花之勢。
在海通證券新能源研究員賀海霞看來,一些地方新建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多半是地方政府出于政績考慮,瞄準新能源汽車產業熱潮,推出此類拉動當地經濟的重點投資項目。她指出,按照目前國家政策,進入新能源汽車試點推廣的城市,可以獲得相應獎勵,但必須達到考核要求。為了達標,地方政府便極力推動新能源投資。
另外,包括配套的動力電池產業需要面對產能過剩這樣一個新問題。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對汽車產業“產能過剩”問題首次正式表態——2015年,37家主要汽車企業(集團)乘用車產能利用率為81%,產能利用率比較合理,商用車產能利用率為52%,產能利用率不充分,汽車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已經顯現。
在新能源汽車投資熱潮的背后,可能帶來的產能過剩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尤其是動力電池市場局部過剩的隱患已經存在。
不過,上述渭南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規劃中的沃特瑪新能源汽車電池項目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利稅40億元,這無疑給當地政府帶來了足夠的吸引力,由此就不難理解渭南市有關方面極力圈地,并推動相關項目落地達產。
本報記者了解到,如上述沃特瑪新能源僅在陜西就建設了西咸新區、渭南高新區兩家基地,在國內其他10個地市亦在圈地。對此,該公司渭南駐地人員稱,目前公司未正式營運,駐地人員只負責招聘員工,對其他的不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