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中國 (河南) 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產業發展規劃 (暫行)》(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期限為2018至2022年,明確了自貿區鄭州片區的產業布局整體設計和重點區域功能規劃。
根據《規劃》,經過三至五年的發展,基本形成貿易新經濟、物流新經濟、金融新經濟、文化新經濟、信息新經濟、專業服務新經濟、制造業新經濟七大產業集群組合的自貿區產業體系,構建“一軸三環七區”的空間布局,并著力打造EWTO功能區、國際金融島、中央商務區、樞紐總部區、濱河國際交往區五大園區。努力把鄭州片區建設成為內陸地區開放發展引領區、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策源區、國家戰略協調發展示范區。
“一軸三環七區”空間布局
《規劃》指出,鄭州片區核心區域按照 “一軸三環七區”的空間布局進行規劃。
一軸。 依托107輔道與北三環路,形成區域聯動發展軸,旨在通過打造鄭州片區各區塊之間、鄭州片區與周邊區域之間的快速通道,有機連接各環、區和重點功能園區,帶動沿軸各區域聯動發展。
三環。 一是依托龍湖中環路,打造創新要素活力環;二是依托平安大道、博學路與商都路,打造商務服務活力環;三是依托航海東路、明理路與經南十二路,打造國際合作活力環。通過三條產業環線,著力實現各區塊之間有效的資源交換,培育形成特色更加鮮明的產業廊帶,加快產業、項目集聚,形成良好的市場認知度和品牌優勢。
七區。 結合各區塊的發展現實基礎和產業演進方向,圍繞各類中心職能,提升自我集聚、鏈式整合、業態融創能力,著力形成科創要素片區、商務休閑片區、金融要素片區、專業服務片區、國際貿易片區、先進制造片區、開放合作片區七大片區。
《規劃》同時指出,鄭州航空港區產業協同發揮自貿試驗區在產業資源集聚、體制機制創新、國際開放合作、投資貿易便利等方面優勢,推動航空港區與核心區域之間的資源共享、溝通協調、產業互動與合作,重點發展具有臨空指向性和關聯性的航空物流業、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高端產業,努力建設成為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和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構建 “一核、三中心、三板塊”的產業發展空間格局,以及智能終端(手機)產業園、航空制造維修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商貿會展產業園、精密機械產業園、電子商務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航空物流產業園八大產業園區。
五大園區:建成國際總部港
根據《規劃》,重點園區功能設計按照“提升既有產業成熟地塊、投建新興產業聚集區域”的思路,近期重點打造EWTO功能區、國際金融島、中央商務區、樞紐總部區、濱河國際交往區五大園區。
EWTO功能區建設方面, 整合全球跨境電商信息流,布局大數據服務,重點發展保稅倉儲、物流分撥、會展中心、商務辦公、大數據等產業,加快建設全球網購商品集疏分撥中心、 “一帶一路”商貿物流合作交流中心、全球跨境電商大數據服務中心、內陸國際消費中心。
國際金融島建設方面, 定位為金融企業和總部經濟聚集區,主要布局大型金融機構總部或區域總部,上市公司總部、國際金融機構、國際商務組織、科技服務業等企業。在龍湖內環,布局股份制商業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等金融機構以及配套服務設施;在龍湖外環,重點布局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外資金融機構和法人金融機構;在龍湖中環路沿線,集聚上市公司總部,規劃建設國際商務合作區、金融創新園區和新興金融產業創新創業綜合體。
中央商務區建設方面, 主要發展以金融、期貨、保險為主的金融業,以會計、審計、律師、咨詢為主的專業服務業。引導各類金融機構總部、區域總部以及功能性中心集聚。依托會展基礎設施優勢,布局品牌化、國際化、專業化水平較高,具有先進辦展理念和管理經驗的會展龍頭企業等。
樞紐總部區建設方面, 依托鄭東高鐵站樞紐功能,加快發展樓宇經濟,布局企業總部、創新創業、商貿集散、專業服務等業態,及酒店餐飲、娛樂休閑等配套產業。
濱河國際交往區建設方面, 打造中原首個以國際交往為主題的城市功能區,著力營造時尚秀美的三生空間,吸引國內外500強區域總部、研發測試中心、創意設計中心和各類國際組織落戶,最終建成國際總部港。
七大產業集群:打造金融控股集團
《規劃》提出,根據中國 (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對鄭州片區的定位,結合鄭州市產業基礎,將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為主線,以做強傳統產業、做大新興產業、聚集市場主體為重點,打造貿易新經濟、物流新經濟、金融新經濟、文化新經濟、信息新經濟、專業服務新經濟、制造業新經濟七大產業集群。
其中,在發展金融新經濟方面,要以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為載體,著力打造金融機構聚集中心、商品期貨交易與定價中心、要素市場中心、產業金融中心、金融綜合配套服務中心,建成國家區域性現代金融中心。
其發展重點主要分為以下七個方面:
跨境金融。 推動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推出跨境人民幣結算、企業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跨境人民幣再保險、資本金結售匯、離岸出口押匯、基金業務管理、內保外貸、倉單質押融資、離岸擔保、外匯擔保證券、出口信用保險等跨境金融業務。
商品期貨。 全力支持鄭商所加快農產品等優勢大宗資源性、戰略性期貨產品的研發和上市,支持鄭商所拓展交割庫點布局,鼓勵場外期權、期貨保險、期現結合等新興業態發展。
要素市場。 鼓勵鄭商所、鄭州銀行、中原銀行、中原證券、中原農保、中原資產管理公司、中原股權交易中心等 “金融豫軍”發展,適時組建鄭州再擔保集團公司等本土金融機構,在各金融要素市場中保持鄭州的引領能力。
供應鏈金融。 積極發展應收賬款融資 (商業保理)、物流結算、融資倉儲、期貨交割、物流授信等業務,有序引導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健康發展。鼓勵發展保稅租賃、航運保險、貿易融資等航空金融。
融資租賃。 推動項目公司開展飛機、工程機械、大型設備、物流裝備等融資租賃業務,提高融資租賃在航空、大型設備等領域的應用水平。
科技金融。 鼓勵金融機構開展 “科技貸”“科技保”等新興業務,推進股權、債權融資等金融服務,建立健全以信貸、風險投資、風險補償為主要支撐的 “投、保、貸、補”四位一體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互聯網金融。 積極推進金融業與跨境電商企業融合發展,引導非銀行支付、眾籌、消費金融等互聯網金融業態健康發展。
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還明確了金融新經濟的兩大關鍵發展舉措及三大重大項目謀劃:
兩大關鍵發展舉措:
1.產業招商。 積極支持銀行機構設立總行級人民幣清算中心、離岸銀行業務分中心或資產托管中心。鼓勵爭取持牌類證券、期貨、公募基金等金融機構加快設立分支機構。加大引進金融行業協會、同業公會等行業自律性組織。推進金融開放和服務創新,重點引入外資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支持社會資本設立民營銀行。積極吸引國際金融機構的全球數據處理中心、共享后援中心、后臺運營服務中心等。鼓勵保理公司、融資擔保、小貸公司、創業投資基金、境外股權投資基金、產業基金、資產管理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新興機構入駐。鼓勵在大型物流與倉儲中心、雙創基地、產業園區等產業聚集區,建立配套的產業金融服務中心。
2.制度創新。 積極向國家爭取納入人民幣國際結算、投貸聯動、消費金融等一批金融領域的試點,支持片區內金融機構參與租賃業境外融資、遠期結售匯、人民幣對外匯掉期、人民幣對外匯期權、互聯網企業開展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集中收付業務等涉外業務試點。研究放寬對外資期貨公司、保險公司、投資基金的投資限制,力爭允許境外投資人參與期貨等金融市場交易活動;探索允許新設或改制成立的外商獨資銀行或中外合資銀行,在提交開業申請時可以同時申請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借記卡等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租賃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設立專業子公司;支持金融租賃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在符合相關規定前提下,設立項目公司經營大型設備、成套設備等融資租賃業務,開展主營業務相關的保理業務和福費廷業務。對注冊在自貿試驗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的融資租賃企業,進出口飛機等大型設備涉及跨關區的,在確保有效監管和執行現行相關稅收政策的前提下,可以按物流實際需要,實行海關異地委托監管。
三大重大項目謀劃:
1.商品期貨交易中心。 支持鄭州商品交易所做大做強,推動鄭州商品交易所成為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期貨及衍生品交易所,增強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參與度和話語權,力爭建設成為綜合化、現代化、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品期貨交易中心。
2.金融科技創新研究院。 順應科技與金融高速融合、并行發展的大趨勢,成立金融科技創新研究院,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智能設備、移動支付等信息科學與金融的交叉領域,引進相關人才、企業、科研院所,探索行業前沿課題,為自貿區金融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3.金融控股集團。 學習先進地區經驗,做大做強金融控股集團,集中現有金融牌照,積極參與銀行、證券、信托、期貨、基金、保險、股權投資、資產管理、典當、小額貸款、融資租賃、再擔保、商業保理、互聯網金融、股權交易、金融資產交易、商品交易清算等主要金融領域的投資、經營活動,逐步發展為具備綜合經營能力的金融控股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