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園區平臺建設
2月5日,縣人大代表熱議加快園區平臺建設,并提出建議和意見。
縣政協委員、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吳明亮說,工業園區在未來的發展走向還是綠色、低碳、循環。接下來,工業園區在搞好廠房建設的同時,要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縣工業園區管委會應為企業服好務,對入駐企業的廠房建設、生產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務。另外,在工業園區招商引資方面,應該更加注重引進生態、環保的企業。
談到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縣人大代表、烏楊鎮黨委書記王忠明表示,應該在移民生態工業園外修一條主公路,最好避開烏楊鎮場鎮。目前,進出工業園區的車輛都經過烏楊鎮場鎮,給周邊住戶的生活造成了影響。過往烏楊鎮場鎮的大型車輛居多,場鎮的道路條件無法滿足過往車輛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王忠明建議,移民生態工業園的綠化等基礎設施應該與建設步調一致,內部建設與外圍建設應該同步。隨著園區入駐企業的增多,園區的配套服務設施還不夠完善,應盡快啟動園區的商用地開發。
工業園區環評規劃方面,縣政協委員、縣環保局副局長陳慶國說,因食品加工企業對外環境要求較高,為避免入園企業相互影響,建議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在入園企業審理上應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嚴把入園關。入園企業必須符合《忠縣普樂移民生態工業園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重慶市產業投資禁投清單》等要求。二是強化環評的指導作用。環評工作應提前介入,正式簽訂入園協議前,應有環評中介機構的預審意見。三是加強入園企業的環評及“三同時”管理。對已簽約入園項目要督促建設單位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未經環評審批,建議不要供地,以免環評不能通過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未經環評審批不得開工建設。
談到工業園區產業規劃的內容時,縣政協委員、縣經信委企業服務中心主任秦海庭說,目前工業園區的產業規劃全部集中在移民生態工業園內,但園區內的部分產業存在空虛現象。在產業空間布局上,部分有發展前景的產業沒有規劃在移民生態工業園區內,這是一個缺憾。現在,縣工業園區管委會正在進一步調整,比如把汽車制造、醫藥產業、農副產品加工這些產業加到烏楊生態工業園區中,這樣一來,園區的產業布局就逐漸趨于合理。
“產業規劃十分重要,一旦規劃好了想要再增加產業入園是非常困難的,在規劃布局時要長遠考慮,讓未來的新型產業能夠順利進園,為忠縣的經濟增長作出切實的貢獻。”秦海庭建議,園區的產業布局要著遠未來、作用長遠,高起點。
工業園區建設600畝醫藥產業區方面,秦海庭說,醫藥產業作為2015年縣工業經濟的三個重點項目之一,該項目建成后,醫藥產業將形成忠縣工業經濟的另一大支柱產業。建設600畝醫藥產業區首先要加快爭取用地指標,然后再加快推進征地拆遷工作。相關部門一定要抓住時機、搶抓機遇、全力配合,盡快啟動這項工作。
盤大盤強支柱產業
今年,全縣工業增加值預期增長15%,重點培育醫藥、新能源汽車、新型建材等集群產業,加快紅蜻蜓油料加工等8個特色農產品加工項目建設,推進綜合處理生活垃圾環保一體化、加氣混凝土砌塊、民用管道和工用特種管道生產項目投產達效。
如何培育支柱產業?
“抓大抓特,扶優扶強。”縣政協委員、縣經信委副主任陳永革說。
“抓大”就是依托天地藥業,啟動建設600畝醫藥產業園,力爭年內完成征地拆遷和場平工程,確保明年下半年新項目順利落地;以年產20萬輛電動車項目為依托,通過“內整外聯”,對現有3個零部件加工企業和川江生產資質進行整合;持續推進10萬噸油料加工項目,促其建成投產,形成產值增量。
“抓特”就是要按照全市功能區定位,重點圍繞柑橘、筍竹等特色農產品資源,強力推進錦程實業30萬噸柑橘加工等8個農產品加工園區項目建設,加快形成產業特色。
“服務好企業。”陳永革表示,縣經信委在努力擴大增量的同時,堅持“存量激活”的思路不動搖,對支持企業發展該給的政策不能收,以正確引導市場信心,幫助企業渡過“寒冬”。同時,各級領導要通過完善落實“四個一”服務機制,在企業發展關鍵時期,多到企業察實情、送溫情、解難題。
縣政協委員、聚融集團負責人梁華國說,忠縣使用火磚、砂磚的歷史長,這種燒制磚不但破壞土地資源,而且浪費煤礦、電力等能源,對環境影響很大。
梁華國介紹,加氣混凝土主要以粉煤灰為原料,能綜合利用工業廢渣、治理環境污染、不破壞耕地。其蒸壓磚具有容重輕、保溫性能高、吸音效果好等優點,是一種替代傳統實心粘土磚理想的新型環保墻體材料。
忠縣新型建材建設起步晚,目前只有加混凝土磚塊、保溫節能玻璃等產品。對此,梁華國建議,要更加重視新型環保建材項目的引進和發展;大力提倡使用環保節能建筑材料;出臺優惠政策,逐步實現建筑框架生產工廠化、建筑建設拼裝化,以減少揚塵污染、建筑噪聲、場地占用等影響生活環境的建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