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生態文明獎作為我國生態建設中唯一的政府獎項,由環境保護部主辦,每3年評選表彰一次。在世界環境日當天,首屆中國生態文明獎揭曉,來自四川、浙江、西藏、新疆等地的19個先進集體和33名先進個人獲獎。
忻皓外,天津市北辰區引河里幼兒園園長張佩環也是非專業人士,她從開家長會地上粘的口香糖入手,思考如何根據各年齡段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設置不同的環保目標。她和師生一起利用廢舊物品做手工、她主編了校本教材《讓綠色沁人心脾,讓環保浸潤心間》《追尋教育生態潤開滿園芬芳》,開創了一條生態文化引領下具有環保教育特色的實踐之路。
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馮偉忠,被稱為“電力行業袁隆平”,領銜開展系統優化與節能減排關鍵技術研究并主持實施,節約造價3億元。2009~2011年,兩臺機組在74%~81%負荷率下連續大幅刷新煤耗世界紀錄,成為全球火電新標桿。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的王瑋,26年來從事殯葬環境監測研究。1992年,他申報創建“民政部環境監測中心站”,推行殯葬領域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實施。
在此次獲獎的集體中,除去各地環保系統和機構,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武漢大學梁子湖湖泊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組榜上有名。
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在提供生態文明建設專門人才、建設精品課程、承擔國家重大林業技術攻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武漢大學梁子湖湖泊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從1992年起開始定位觀測,提供湖泊觀測數據、篩選水污染防治適宜物種,并建立了全國最大的水生植物研究基地。
在此次獲獎的政府機構中,大多通過政策調整,在當地實現了經濟與環保的雙贏。浙江省安吉縣生態縣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就是其中的代表。曾經在上世紀90年代盲目發展經濟犧牲生態環境的安吉,后來逐步確立“生態立縣”戰略,提出“國家級生態縣”建設目標。
“我們既走過‘只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的邪路,也走過‘以為綠水青山會自動變成金山銀山’的消極保護彎路。”安吉縣生態縣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單錦炎說。如今,“綠色理念”“可再生能源”“生態布局”成為了他們工作中遵循的理念。
在今天的頒獎現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指出,在“6˙5”環境日舉行中國生態文明獎表彰暨生態文明建設座談會,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對基層和一線工作者的親切關懷。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介紹,生態示范創建為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探索生態文明具體實現形式、積累生態文明建設經驗提供了重要的平臺。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6個省(區、市)開展生態省建設,1000多個市、縣、區正在建設生態實現,133個地區獲得生態市縣命名,涌現了一批先進典型,積累了一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未來,還需要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