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南和縣以生態觀光為主題的特色小鎮建設,吸引了眾多游客。
“遠離都市的喧鬧,來到中國最具魅力的鄉村音樂小鎮周窩。在長長的槐蔭道上放眼望去,獨具特色的音樂裝飾、個性雕塑、藝術涂鴉,讓自然景色有了更深的意義,仿佛有了生命一般,給這座小鎮增添了濃郁的音樂氛圍。置身這里,仿佛被她的恬靜與柔潤輕輕包圍,一路的勞苦也被如畫的景致化解。”這是北京一位藝術家對河北武強縣周窩鎮作出的評價。
這是一座由武強縣政府和北京璐德文化藝術中心聯合打造的特色小鎮,雙方對有著256戶、959人、居住用房297套的周窩村進行改造,將小鎮內沿街店鋪承租統一裝飾,新建音樂吧、咖啡屋、音樂飾品屋、專家別墅、音樂制作室等娛樂休閑場所,同時在小鎮建設“音樂水世界·水樂方”原創數字音樂基地、軍歌博物館、河北音樂中學、現代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園等項目,并定期舉辦各種音樂節會等活動,帶動音樂人才培養、音樂創作、樂器銷售、餐飲酒店等相關產業發展。
周窩音樂小鎮的成功,只是河北特色小鎮建設的一個縮影。日前剛出臺的河北省關于建設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在3年至5年內打造百座特色小鎮。該意見對特色小鎮建設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建設要求。
堅持規劃引領。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的“鎮”,也不是產業園區、景區的“區”,一般布局在城鎮周邊、景區周邊、高鐵站周邊及交通軸沿線,適宜集聚產業和人口的地域。選址應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求,相對獨立于城市和鄉鎮建成區中心,原則上布局在城鄉接合部,以連片開發建設為宜。特色小鎮規劃要突出特色打造,彰顯產業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生態特色,形成“一鎮一風格”;突出功能集成,推進“多規合一”,體現產城人文四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突出節約集約,合理界定人口、資源、環境承載力,嚴格劃定小鎮邊界,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旅游產業類特色小鎮可適當放寬),建設用地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聚集人口1萬至3萬人;突出歷史文化傳承,注重保護重要歷史遺存和民俗文化,挖掘文化底蘊,開發旅游資源,所有特色小鎮要按3A級以上景區標準建設,旅游產業類特色小鎮要按4A級以上景區標準建設,并推行“景區+小鎮”管理體制。
明確產業定位。特色小鎮要聚焦特色產業集群和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現代服務業,兼顧皮衣皮具、紅木家具、石雕、剪紙、樂器等歷史經典產業。每個小鎮要根據資源稟賦和區位特點,明確一個最有基礎、最有優勢、最有潛力的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差異定位、錯位發展,挖掘內涵、衍生發展,做到極致、一流。每個細分產業原則上只規劃建設一個特色小鎮(旅游產業類除外),新引進的重大產業項目優先布局到同類特色小鎮,增強特色產業集聚度,避免同質化競爭。
突出有效投資。堅持高強度投入和高效益產出,每個小鎮要謀劃一批建設項目,原則上3年內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以上,其中特色產業投資占比不低于70%,第一年投資不低于總投資的20%,金融、科技創新、旅游、文化創意、歷史經典產業類特色小鎮投資額可適當放寬,對完不成考核目標任務的予以退出。
集聚高端要素。打破慣性思維和常規限制,根據產業定位量身定制政策,打造創新創業平臺,吸引企業高管、科技創業者、留學歸國人員等創新人才,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建設特色小鎮公共服務APP,提供創業服務、商務商貿、文化展示等綜合功能。積極應用現代信息傳輸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集成技術,實現公共WiFi和數字化管理全覆蓋,建設現代化開放型特色小鎮。
創新運作方式。特色小鎮建設要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鼓勵以社會資本為主投資建設特色小鎮。每個小鎮要明確投資建設主體,注重引入龍頭企業,以企業為主推進項目建設,鼓勵采取企業統一規劃、統一招商、統一建設的發展模式。政府主要在特色小鎮的規劃編制、基礎設施配套、資源要素保障、文化內涵挖掘傳承、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加強引導和服務,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吸引市場主體投資建設特色小鎮。
河北省將各個特色小鎮打造成具有明確產業定位、科技元素、文化內涵、生態特色、旅游業態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呈現產業發展“特而精”、功能集成“聚而合”、建設形態“小而美”、運作機制“活而新”的鮮明特征,對推動全省城鄉統籌形成示范和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