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來到中國西部茶海之心鳳岡縣田壩村,一望無際的茶海鋪得大地滿是碧綠。3萬畝茶園的山村,引來成百上千的外地人前來采茶。靠種茶提前進入小康行列的田壩人,沐浴在農業產業化帶來的和煦陽光里。
這里是鳳岡縣田壩有機茶葉生產示范園區,進入了全省“5個100工程”中的“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行列,也成為遵義市精心打造的亮點之一。如今,通過園區建設帶動,茶葉已成為鳳岡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遵義市列入的全省“5個100工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有19個,涉及蔬菜、辣椒、中藥材、肉羊、優質稻、烤煙等多項產業。遵義市將從今年起用幾年時間,集中力量,整合項目資金,精心打造30個具有典型示范性的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
“我們立足于以‘八大農業’為主體的優勢和特色產業,對接全省的‘5個100工程’,布局遵義的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遵義市農委主任羅紹懷介紹說。
黔北茶區是遵義市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區的典型,硬化暢達的茶區公路、現代化的加工廠、高標準的茶園正展示著黔北新農村的新面貌。
在中國白茶之鄉正安,這個新興的茶區,短短五六年間發展了30多家規模化的加工廠,紛紛進駐位于該縣安場鎮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在湄潭縣,精心打造的現代高效茶業示范園區成功推動了“湄潭翠芽”市場品牌,這個走向工業化的農業園區正成為引領貴州茶產業的典型示范。
在黔北,豐富多彩的現代農業園區正不斷涌現。西線仁懷的有機高粱、習水的商品生豬、赤水的石斛,東線的湄潭、鳳岡的茶葉,北線正安的白茶,中部中心城區紅花崗、匯川、新蒲新區和遵義縣的蔬菜、精品水果等產業正以農業園區的方式快速發展,向生產設施完善、布局區域化、基地規模化、分工專業化、生產標準化、經營市場化、管理科學化的現代農業方向邁進。
建設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遵義市有著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五突破”技術到今天廣泛推行的“四種工程”技術實施,從十多年前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到今天的農業產業化培育,從傳統單一的農業種植到今天的茶、竹、藥、蔬菜、辣椒、高粱、干鮮果、畜牧業等“八大農業”的深化和100萬畝茶葉、100萬畝蔬菜、100萬畝辣椒、100萬畝竹、100萬畝中藥、100萬口沼氣、100億畜牧產值為主的“七個一百”工程的目標實現,推動著遵義農業現代化進程。
“下一步,遵義市將重點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通過建設一批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附加值,著力擴大農業發展優勢。”遵義市市長王秉清說,遵義市將以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園區規范制定、管理團隊培育等工作為重點,全力加快推進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以此聚集發展要素,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民增收。
據了解,去年下半年,遵義市制定了《遵義市山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規劃》,有關示范園區建設的實施方案近期將出臺。相關政策明確了園區建設的定位,避免同質化園區出現,從政策、資金、人才、技術、機制等多方面傾斜支持,打造全省一流、國內知名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到2016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