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抓工業一樣抓現代農業,像建工業園區一樣建現代農業園區——目前正是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一大批現代農業園區由此孕育而生。但在如何建設現代農業園區上,鮮有成熟模式,大多地區只能“借鑒”工業園區發展經驗。
濟源農業園區的發展一度也是如此。近年來,市級財政拿出巨額支農資金,通過規范、提升、引領,規劃建設了東、南、西、北4 個現代農業農村發展示范區,形成了一批特色農業園區。
然而,濟源的農業園區化的探索之路并沒有停止。今年,我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總結特色園區發展的成功經驗,在繼續扶持農戶發展設施農業和發展農業特色園區的基礎上,專門拿出 1000 萬元專項資金,重點規劃建設科云綠色農業集成技術核心精品農業園區、王屋高效蔬菜制種精品農業園區、大奎嶺網箱養魚精品農業園區等十大精品農業園區。
從特色園區到精品園區,雖然只有一個關鍵詞的變化,卻是我市農業園區化發展理念的提升。十大精品農業園區,可以看成是特色農業園區的升級版,是農業要素聚集的展示區、主導產業發展的樣板區、農業功能拓展的先行區。通俗一點說,就是像現代工業園區一樣,搞現代農業發展。這里生產出來的不再是以往特色農業園區里的種植大戶自產自銷的果糧,而是標準化生產的有品牌、有身價的農產品。
正如農業精品園區項目投資方所言,項目所在的農業園區拓展區是市政府確定的現代農業發展樣板工程,是全市農業布局中的重要板塊。一個加速崛起的“ 農業硅谷”——農業精品園區,無疑正肩負起引領濟源現代農業發展的重任。
農業精品園區不僅要引進城市資本、現代農業裝備、現代農業技術等資源要素,推進土地集中經營集約化和產業集中發展規模化,還要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結合與產、加、銷一體化發展,真正推動濟源農業在“接二產連三產”上邁出更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