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合肥晚報報道,一部時尚的智能手機中,往往會裝有十幾個芯片,這些不起眼的“心臟”掌控著圖形、聲音,還有數據的傳輸。小小芯片的背后,其實隱含著對創新技術的考量,以及一個龐大的需求市場,在這方面,合肥有望走在全國前列。10月9日,合肥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正式發布,通過促進國產家電的芯片國產化,讓合肥成為國內最大的面板驅動、汽車電子等特色芯片生產基地。
目標
5年讓家電芯片國產化率達30%
“2011年,國內芯片需求已經占到世界半導體市場的近半,中國一年進口芯片的總值已經超過了石油。”合肥市發改委總經濟師朱勝利說,不過目前合肥乃至國內的面板、家電、汽車、裝備制造產業使用的芯片,85%左右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像合肥在芯片制造上,還有很大的空白要去填補。
在這種背景下,合肥市決定依托現有的產業、市場、人才等優勢,大力發展芯片產業。按照新出臺的規劃,合肥市將用十年時間,建設3~5條特色8英寸或12英寸晶圓生產線,綜合產能在10萬~20萬片/月,培育和引進30家以上設計企業,成為國內最大的面板驅動、汽車電子等特色芯片生產基地,打造“江淮硅谷”。
“不管是手機、電腦還是汽車,只要是帶電的產品,都離不開芯片,僅合肥市一年芯片的需求量就超過200億元。”朱勝利表示,通過合肥的努力,在面板、家電上推動芯片國產化工程,5年內使面板驅動芯片和家電核心芯片的國產化率達到30%,10年內提高到50%以上。
措施
配套建一流的國際高端人才社區
國際上,芯片研發制造的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在歐美和中國臺灣地區,為了吸引這些高端芯片人才來合肥,合肥市還將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進行提高。規劃中明確,將完善交通條件,重點協調航空公司,拓展通往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地國際航線,擴大對外交流。在合肥市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園,建設適合國際人才生活和工作的國際社區、國際醫院、國際學校等等,形成一流的國際高端人才居住環境。
國內知名的半導體分析師、合肥市集成電路顧問顧文軍博士分析認為,在人才方面,合肥具有先天優勢,中科大、合工大及一批專業科研院所,培養了一批這方面的人才。加上合肥的綜合比較優勢明顯,沿海及北上廣的一些芯片企業,也希望把產業轉移到這里。今年可以說是合肥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元年,未來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