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貫徹落實《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本市生物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滬府辦發〔2017〕51號),進一步推進閔行區生物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特制定《閔行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一、閔行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閔行區扎實推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加快生物化學新藥研發生產,做強醫用器材和生物制藥設備制造產業,培育高端醫療服務業,壯大生物醫藥企業,在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國際醫療三大領域取得了關鍵進展。
產業規模持續增長。2017年閔行區55家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工業總產值為201億元,同比增長15.9%,占全市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的18.8%,占閔行區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的15.6%,在閔行區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中占比6.05%。2014年至2017年,閔行區在積極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集群構建的同時,生物醫藥制造業年均增長超過7.5%。2017年,閔行區生物醫藥企業共有109家,其中工業生產總值超億元的制造企業30家,超5億元的制造企業9家。
創新能力穩步增強。近三年來,閔行區生物醫藥企業和各類機構新增藥品注冊批件3件,藥品臨床批件21件,三類醫療器械產品43件。其中,2017年上市三類醫療器械產品20件。經認定的研發機構數15家,經認定的生物醫藥技術服務平臺3家,生物醫藥高新技術企業46家。
國際醫療初具形態。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健康產業基地一期地塊已建成了醫技中心,并引入了上海泰和誠腫瘤醫院、上海綠葉愛麗美醫療美容醫院等7家具有國內外品牌影響力、醫療技術尖端、專家實力雄厚、管理理念先進的市場導向型醫療機構和一批特色門診并逐步投入運營,以醫療服務為核心,產業鏈延伸的高端醫療服務集聚區初具形態。
閔行區生物醫藥產業已具備了較為堅實的發展基礎,但產業的發展仍面臨挑戰。比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空間較為有限,產業聚集度有待提升,新增產業項目落地周期偏長,協調推進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閔行區生物醫藥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需要創新思路,整合資源,放大優勢,加強創新成果產業化推進力度,走規模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的道路。
二、基本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基本思路
按照閔行區建設上海南部科創中心核心區的總體部署,圍繞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進一步加快經濟結構轉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立足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紫竹高新區、莘莊工業區(含向陽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制造基地,注重智能醫療、精準醫療、國際醫療高端服務培育,重點發展南虹橋、南濱江和臨港浦江國際生命健康城三大片區,通過規劃布局、政策引導和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研發創新資源和產業發展資源集聚,促進新藥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著力培育具有較高品牌度和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產品,鼓勵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在研發、制造和服務領域全面推進,促進閔行區生物醫藥產業健康發展。
(二)發展目標
未來三年,閔行區將持續聚焦發展生物醫藥研發、醫療器械制造、國際醫療服務三大領域,加快新型疫苗、生物化學新藥研發生產,做強醫用器材和生物制藥設備制造產業,積極培育智慧醫療、大數據智能醫療及服務等健康醫療新業態,著力突破干細胞和再生醫學、精準醫療等生物治療關鍵技術,努力搭建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到2020年,閔行將成為上海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制造基地和高端醫療服務集聚區,具體目標為:
經濟總量目標。到2020年,實現產業經濟總量達到280億元,其中生物醫藥企業工業總產值超過260億元,新增59億元,年均目標復合增長率9%,在閔行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占比超過7.25%,占比新增1.2%,在上海市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中占比基本達到20%,占比新增1.2%。各基地目標分解如下:
莘莊工業區(含向陽園)現有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39.5億,年均目標復合增長率14%,到2020年增長19億元,達到58.5億元。
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現有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116億元,年均目標復合增長率6.5%,到2020年增長24億元,達到140.5億元。
臨港浦江園(含國際生命健康城)現有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14.5億元,年均目標復合增長率16%,到2020年增長8.1億元,達到22.6億元。
紫竹高新區現有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3.7億元,年均目標復合增長率10%,到2020年增長1.3億元,達到5.0億元。
四大基地之外的其他街鎮現有生物醫藥產業工業總產值27.2億元,年均目標復合增長率8%,到2020年增長7億元,達到34.3億元。
智能醫療大數據產業基地2020年目標總產值超過10億元。
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高端醫療服務業2020年目標總產值超過10億元。
企業發展目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59家,新增4家以上;年銷售收入超過5億元的企業11家,新增2家;超過億元的企業34家,新增4家;生物醫藥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0家,新增4家以上;引進培育智慧醫療相關企業30家。
研發創新目標。經認定的生物醫藥企業研發機構18家,新增3家;生物醫藥技術服務平臺不少于4家,新增1家。新增藥品臨床批件數不少于21件;新增上市三類醫療器械產品不少于43件。
三、主要任務
在現有莘莊工業區(含向陽工業區)、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港浦江園、紫竹高新區四大具有良好產業制造基礎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布局的基礎上,以“制造+服務”雙輪驅動發展為目標,進一步統籌規劃,聚焦臨港浦江國際生命健康城、上海智能醫療大數據產業基地和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業態,構建生物醫藥產業研發、制造和服務高地。
(一)優化規劃布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1、閔行東部,著力構建臨港浦江國際生命健康城
臨港浦江國際生命健康城通過“健康醫療大數據”驅動,采用“產、醫、研、用”整體融合的創新發展模式,實現產業研發基地、醫學中心與健康應用基地三輪聯動,構建資源互動共生的產業生態鏈,打造全球健康醫療科技產業發展新高地。
規劃用地范圍:臨港浦江國際生命健康城,東至三魯河,西至召樓北路,南至立躍路,北至周浦塘為中心的相關及鄰近區域,規劃用地約408畝,總建筑面積超過70萬平米。
2、閔行南部,規劃打造上海智能醫療大數據產業基地
重點聚焦智能醫療大數據中心、干細胞和再生醫學、創新診斷三大產業板塊,建設包括醫學大數據、前沿檢測技術、創新治療技術研發、智能醫療器械與軟件創新研發、醫療網絡信息創新研究等創新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引進培育智能醫療等重點領域的國內外領先公司,打造亞太地區重要的精準醫療數據中心。與上海交大合作共建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建立醫療機器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推進醫療機器人產業化。
規劃用地范圍:東起蓮花南路,西至淡水河,南起劍川路,北至申嘉湖高速為中心的相關區域,總用地面積約470畝。規劃總建筑面積約62.7萬平方米,其中,產業創新中心17萬平方米,產業交易中心及配套28萬平方米,醫療產業中心17.7萬平方米。
3、閔行北部,以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為主體建設國際醫療服務基地
以建設國際水平的健康醫療旅游綜合體為目標,立足大虹橋、輻射長三角、定位國際化,打造健康旅游核心區,逐步形成以醫療服務為核心,集“醫、教、研、康、養、游”為一體,產業鏈延伸的高端醫療服務集聚區。
規劃用地范圍:以位于上海虹橋商務區的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為主體,東至聯友路、南至北青公路(北橫通道)相關區域,規劃總用地面積約為1500畝。其中,一期用地約為700畝,建筑面積約為70萬平方米,床位規模約為2800張。
(二)聚焦重點方向,鞏固優勢發展領域
聚焦化學藥物、生物制品、醫療器械、醫藥裝備等重點領域,加快新藥開發、新產品研制和產品質量提升。
化學藥物領域。圍繞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等領域,組織開展針對新靶點、新機制的創新藥物研制,積極推進抗腫瘤等創新藥物的產業化。鼓勵企業發展大品種產品,加強綠色生產工藝、新藥物劑型的應用開發,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加快開展一致性評價研究,進一步提高區內企業生產藥品的質量水平,并帶動產業的新一輪創新升級。
生物制品領域。積極推動新型疫苗、多肽類生物藥等產品的開發,加快干細胞、基因治療相關技術研究。大力推動抗腫瘤等基因重組藥物的產業化。
醫療器械領域。鼓勵發展創新型醫療器械,重點支持微創介入與植入醫療器材、高效診斷試劑、個性化定制器械、可穿戴醫療檢測和康復等產品的研制和產業化,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人工智能發展。
醫藥裝備領域。積極推動傳統生物醫藥包裝機械、原料藥機械、制劑機械、制藥用水機械、醫藥檢測設備等醫藥裝備向高端化制造與智能制造的技術革新和技術升級。
(三)圍繞重點企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建設創新集群。圍繞重點龍頭企業,積極推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系與合作,聚焦產業鏈建設推進企業“組團式”創新與發展,整合“政、產、學、研、醫”的創新資源,推進生物醫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引導投資機構和科技中介服務等創新要素集聚,努力構建引領和支撐本區新一輪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創新熱點”或“創新聯盟”,推進本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集群建設。
培育重點企業。大力引進培育生物醫藥龍頭企業,積極推動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產業化項目的落地。鼓勵重點企業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對現有設施、生產工藝條件及輔助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提高效能。支持和推動生物醫藥行業內骨干企業,通過市場化并購投資等方式,兼并收購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培育行業龍頭企業。
支持重點產品。通過政策聚焦,支持一批重點醫藥和醫療器械企業,實施大品種培育戰略,加大對優勢產品和重點產品的投入力度,著力提升產品的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產品。
(四)培育新興業態,發展健康服務產業
推進人工智能醫療產業在閔行的發展。在整體布局上圍繞人工智能在智能醫學方面的應用,重點發展精準醫療、智能醫療設備、生物醫藥研發、醫療云計算等產業,引進培育智能醫療器械與軟件系統、精準診斷、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領域先進企業,建立包括醫學大數據、前沿檢測技術、創新治療技術等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智能醫療大數據產業基地,構建亞太地區重要的精準醫療數據中心,打造“產研醫”健康醫療科技產業發展新高地,逐步形成國家級智慧醫療、個性化精準醫療產業新興集聚區和健康醫療創新應用示范區。
推動高端醫療健康服務集聚區建設。在南虹橋地區按“1+2+10+X”形態布局(即1家醫技中心,2家綜合醫院、10家專科醫院,X指若干特色專科診所),初步形成以醫療服務為核心,產業鏈延伸、示范效應顯現的國際醫學中心健康產業基地和高端醫療健康服務示范中心。在區域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中,通過產城融合,拓展提升產業發展內涵,借助區位優勢,嘗試推進藥品配送和臨床檢測等集中服務模式,發展醫藥流通業,創新醫藥產業服務鏈,到2020年園區高端醫療服務集聚區初步形成。
(五)提升創新能力,完善產業支撐體系
建設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聚焦科技創業孵化載體和能力建設,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等科技創業載體,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構建專業化眾創空間,引導生物醫藥創業企業進入科技企業孵化器等載體進行孵化,為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集群儲備一大批創新能力強、成長快的上下游配套企業。
完善生物醫藥產業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發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已具備的生物藥物研發及臨床生產的條件,以及藥學院、生命學院、農學院、系統生物工程研究院等一批高端教授及研究人才,大力推動生物醫藥技術服務平臺建設。鼓勵區內生物醫藥龍頭企業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搭建研發中試、創新技術等專業技術服務平臺,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新藥產品制劑研發服務、中試生產和小規模生產服務。
培育生物醫藥創新人才隊伍。依托上海市“人才政策30條”和閔行區“1+15”人才政策體系,為創新、創業人員提供必要的條件和環境。繼續實施“創新創業?智匯閔行”人才工程,積極引進海內外人才,培養和集聚高層次人才。加強生物醫藥產業技術成果轉移轉化人才隊伍建設。引導區內高校圍繞生物醫藥企業現實需求,培養一支專業技能強、創新能力佳的人才隊伍。
四、保障措施
(一) 建立產業協調服務機制
成立由區領導牽頭,區發改委、區經委、區科委、區衛計委、區人社局、區財政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招商服務中心、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莘莊工業區(含向陽園)、紫竹高新區、南濱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和上海臨港浦江國際科技城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組成的生物醫藥產業推進工作小組,協同推進重點項目和重要事項,其中區發改委、區經委、區科委、區衛計委、區人社局、區財政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招商服務中心牽頭協調相關政策資源,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紫竹高新區、莘莊工業區(含向陽園)、上海臨港浦江國際科技城發展有限公司、南濱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承擔產業推進主體職責。
加強市區聯動,積極與市科委等市級職能部門對接,爭取市級部門在閔行區建設布局一批生物醫藥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等創新資源,建設生物醫藥領域產業創新聯盟,支持閔行區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建設,引入市級生物醫藥重大產業化項目在閔行區的落地。
(二) 加強產業政策扶持力度
進一步修訂完善產業政策。市區聯動,支持生物醫藥企業科技創新,鼓勵生物醫藥相關企業開展重大產業技術攻關,支持企業獲得《藥品注冊批件》和《醫療器械注冊證書》。鼓勵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和龍頭企業建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和專業技術服務平臺。推進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充分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專項資金的杠桿作用,鼓勵本區生物醫藥企業申報上海市的生物醫藥產業化項目,對市級財政予以支持的重大產業化項目,區財政給予匹配。
(三) 建立統籌招商選資模式
進一步加強統籌招商力度,有針對性地引進重點項目,建立重點產業化項目引進落地的統籌機制,對擬引進的生物醫藥項目和產能升級的項目在全區范圍內統籌安排。其中,智慧醫療和精準醫療項目由南濱江投資公司和區招商服務中心牽頭,高端醫療服務項目由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牽頭,國際生命健康城由臨港浦江園牽頭,會同相關部門落實推動。通過體制機制優化,加速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并盡快形成產能,支持一批重點項目實現產能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