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江訊去年以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主線,以科技進步為手段,依托龍頭企業的發展帶動,加快推進農林產品加工業等由分散型向集約型、生產型向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型轉變,探尋一條縣域產業科學發展之路。
2012年,該縣在上級部署下,強力實施環境倒逼機制,以鐵的決心和手腕,對全縣25家涉重金屬企業和其他11個行業進行地毯式大排查,依法關閉涉多家涉重金屬企業,炸封、搗毀多個非法礦點,并編制了《環江縣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實施方案》,促進縣域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環江縣縣委書記黃榮彪提出,“要培育發展主導產業,加快產業發展步伐,形成產業細化、優勢明顯、集群度高的縣域產業群;要著重推進‘一園二帶三區’的形成和發展,加快推進‘雙十’工程,狠抓有色金屬行業的轉型升級。”
據悉,“億元財稅”工程、林產品加工“雙十”工程和“一園二帶三區”建設是環江縣深化市委“產業增量提質”工程的具體措施,是提高該縣林產、糖蔗、繭絲加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載體,是增強環江發展后勁的系統工程。近兩年來,該縣數次召開會議,先后出臺《林產品加工及流通管理暫行辦法》《新型工業化企業發展獎勵辦法》《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農林產品加工業“億元財稅”工程實施方案》等,加大對相關產業的扶持力度。該縣明確指出,力推糖業、林業和繭絲業進行深度升級,使這3個產業到2014年實現總產值23億元,實現稅金1億元,其中,糖業實現產值5億元、稅金4000萬元,繭絲綢加工實現產值8億元、稅金3000萬元,林產加工實現產值10億元、稅金3000萬元;同時,將全縣183家木材加工廠重組整合成10家龍頭木業加工公司,培育和扶持這10家林產加工企業上檔進規,打造超10億元的林產加工業。
環江縣縣長黃炳峰認為,“要調整全縣產業結構、破解發展難題,必須打破有色金屬單一經濟支柱發展模式,打造出環江財政新的支柱,進一步提高全縣經濟總量。”
在多方協調下,廣西凱喜雅絲綢有限公司、江緣公司、明佳雙宮絲工藝廠、環江遠豐糖業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與政府簽訂了2013-2014年產業發展責任書,工信、林業等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為此做了相應的具體安排。
“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調結構、轉方式形式對宣傳推進縣域經濟建設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環江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覃克參談到。
目前,該縣縣域產業規劃新藍圖已成為全縣上下共識共為。預計到2015年,隨著以“河池·環江工業園區”(一園)為工業發展依托,以思恩-洛陽-馴樂的傳統工業企業為“新型工業經濟帶”和以大才、思恩、洛陽、川山為中軸,大安和長美、水源和下南為“現代農業產業帶”(兩帶)格局的形成,通過實施“億元財稅”和“雙十”工程,該縣將打造出“北部特色產業集中區、華山林產加工區、都川工業區”(三區)。屆時,該縣升級后的工業經濟對GDP發展的貢獻率可望超過50%,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40億元、實現稅金3億元,實現較2010年“兩個翻番”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