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伊始,國家政策“組合拳”頻頻出擊,全國各地方政府上行下效,密集出臺機器人相關政策,在多種多樣的政府扶持手段下,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存在補貼過熱,為了花錢而花錢的問題。
事實上,盡管2017年大部分機器人企業都實現了快速增長,但是部分企業利潤基本來自政府補貼。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地方政府熱情高漲,其發展目標加起來已經遠遠超過國家層面的規劃目標。此外,政府產業扶持政策的補貼主要集中在終端應用,在基礎研發、人才培養等領域,政策扶持力度明顯不足。那么,各地對于機器人企業和智能制造項目的補貼都有哪些最新的政策?
廣東省
佛山市
2017年8月3日,佛山召開首屆推動機器人應用暨智能化技術改造現場會。草擬了《佛山市推動機器人應用及產業發展扶持方案(初稿)》,明確2018至2020年市級財政專項資金,將對機器人應用及產業發展給予扶持。
其中,經認定的機器人本體制造培育企業,補助50萬元;經認定的機器人系統集成培育企業,補助30萬元;突破機器人本體制造重大技術瓶頸的骨干企業,每年最高補助800萬元。
東莞市
2017年8月7日,《東莞市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財政資助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細則》)正式印發。屬于市“倍增計劃”試點企業的,莞產機器人部分的資助標準提高至30%,莞產機器人投入占項目總投入50%以上的,單個項目最高資助600萬元。
對購買莞產機器人實施自動化改造的,莞產機器人資助標準提高至設備投入額的25%,莞產機器人投入占項目總投入50%以上的,單個項目最高資助500萬元。對驗收認定為智能化改造項目的,按項目設備和技術投入總額的2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最高資助400萬元。
此外,獲資助的智能化改造項目,如有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為其提供服務,在項目資助款中,按項目設備和技術投入總額的5%資助給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細則》還提出對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智能裝備及控制系統軟件的示范項目,單個項目最高資助1000萬元。
對于技術含量越高的產品,資助金額也相對更高。譬如,對于首臺(套)重點技術裝備,如果屬于關鍵配套基礎件或核心部件,按照產品銷售額的10%進行獎勵,產品數量不限,年度獎勵總額最高300萬元;如果屬于工業機器人,則獎勵標準提高到銷售額的15%,最高獎勵提高到800萬元;對經認定為擁有核心關鍵技術的、具有重大戰略和示范推廣意義的高端裝備,獎勵標準提高到銷售額的20%,最高獎勵1000萬元。
浙江省
根據浙江政府發布的《浙江省“機器人+”行動計劃》,浙江將組織實施“機器換人”智能化改造,支持企業從部分環節單臺機器人應用向整條生產線自動化改造、自動化生產線+工業機器人改造發展,實施“機聯網”“長聯網”等以智能機器人系統為核心的技術改造,每年組織實施百項“機器換人”智能化改造省級示范項目。
浙江省經信委副主任凌云在2017年12月21日表示,浙江省通過財政補貼政策推廣機器人的應用,對企業購置的工業機器人按購置費的10%進行財政補貼,機器換人的公司都可以享受這一補貼政策。
湖南省長沙市
2017年7月,聚焦打造國家智能制造中心方面,長沙出臺了《關于“推進‘智能制造’”的實施細則》、《關于“扶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發”的實施細則》,對獲評國家級、省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的,市級分別給予100萬元、10萬元獎勵;對獲得工信部智能制造專項扶持的企業,市級給予100萬元獎勵。此次細則將時間細化,所涉及補貼獎勵申報工作每年開展一次。
更重要的是,細則提出,長沙每年整合財政資金5000萬元,設立長沙市智能制造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并按每年10%幅度建立增長機制。同時,市經信委支持企業打造智能制造品牌,支持企業建立智能制造共性技術平臺,對評定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的分別給予100萬元獎勵。
安徽省
2017年4月24日,安徽省印發《關于印發支持制造強省建設若干政策的通知》,對獲得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200萬元。
此外,經省認定的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分別給予企業一次性獎補100萬元、50萬元;對通過國家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評定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50萬元;對年度購置10臺及以上工業機器人(自由度≥4)的企業,按購置金額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單個企業最高可達100萬元;對省認定的煤礦、非煤礦山安全和信息化改造項目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300萬元、50萬元。
陜西省
2017年12月1日,陜西省出臺《關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干財稅措施的意見》,陜西將擴大“百人計劃”實施范圍,對入選專家給予每人50萬元-100萬元補助。對入選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的專家,給予每人20萬元-200萬元科研經費補助。對入選的三秦學者每年10萬元、所帶科研團隊每年10萬元、企業創新團隊每年15萬元補助。實施“三秦工匠計劃”,對引進的技術技能人才給予每人5萬元-10萬元獎勵。
在產業扶持上,對重大技術改造和新產業培育項目給予300萬元-1000萬元支持;對符合《陜西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指導目錄(2016-2018)》方向且具備一定投資規模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按財政貢獻增量額度由省市縣分別給予適當獎補;優先在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無人機、新材料、智能終端、增材制造、生物醫藥、電力裝備、節能環保等領域形成一批示范企業,給予每戶300萬元-500萬元支持。
河南省
2017年8月,河南省政府出臺《河南省推進工業智能化改造攻堅方案》,引導企業實施“設備換芯”、“生產換線”和“機器換人”。方案指出,重點企業建設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省財政對其智能化改造項目按照軟硬件投資的8%予以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每年滾動培育50個智能工廠、100個智能車間。
此外,為推動百家企業規模化示范應用千臺機器人(數控機床),促進勞動密集型行業及危險作業領域機器人(數控機床)示范應用。對“機器換人”示范項目,省財政按照整機購置或租賃費給予一定比例補貼。
2018年1月31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下發《河南省促進物流業轉型發展若干措施》,從八個方面提出了23項具體措施,部署推進電商、冷鏈、快遞物流業轉型發展有關工作,單項補貼最高可達500萬元。
其中,對購置配備送貨無人機、智能物流車、分揀機器人等先進物流裝備的物流企業,投資額超過300萬元的,將按不高于投資額30%、最高不超過300萬元予以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