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如何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走在全國前列?加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重要的一環。“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創新驅動體制機制將更加完善,新興產業領域國際合作不斷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面臨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廣東正努力抓住這一機遇。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過去五年,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為廣東實現高質量發展積蓄了澎湃動能。面向未來,廣東將繼續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構筑支柱產業、主導產業、新興產業等相互補位的穩固支撐廣東經濟發展的“四梁八柱”。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速超過12%;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從4850.59億元增加到8172.2億元,年均增速達11%,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高3.5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0.6%上升到27%。
高速發展帶來了集聚效應,廣東越來越成為吸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磁石”。
過去五年,廣東推進15家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42家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發展形成新一代移動通信、平板顯示、高端軟件、半導體照明、生物醫藥、智能制造裝備、新材料等產值規模超千億元的新興產業集群。
未來形成3到4個萬億元級支柱產業
根據《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未來五年,廣東將交出亮麗的成績單。
廣東力爭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6%,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3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廣東以實施“互聯網+”行動、大數據戰略和網絡強省戰略為著力點,推進“數字廣東”建設,打造萬物互聯、綠色智能、安全可靠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成為引領廣東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生物醫藥領域,強化生物產業創新發展技術基礎,加快基因檢測、再生醫學、分子育種、生物基材料、生物質能源等新技術轉化應用,加快產業化進程。力爭到2020年,全省生物產業產值規模突破6000億元。
在高端制造領域,廣東順應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國際化發展趨勢,統籌研發、制造、應用各環節,加快突破關鍵技術、材料和核心部件,積極推動重大裝備與系統的工程化產業化應用,建設覆蓋研發設計、制造和技術服務的高端制造產業體系。力爭到2020年,全省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產業產值規模超1萬億元。
到2020年,廣東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規模突破3萬億元,形成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3至4個萬億元級支柱產業,成為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