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第七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將在臨夏開幕。從2011年起,甘肅省開始舉辦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2014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常設性節會。六屆旅游節累計共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11個國際旅游組織和5000名海外嘉賓參會,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26.49億元。旅游節的成功舉辦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甘肅省旅游資源豐富多彩。據統計,甘肅省旅游資源富集度位居全國第五,但你知道都有哪些嗎?今天就讓我們做一梳理。
1 除海洋島礁之外,甘肅擁有其他地區所有的旅游資源類型
甘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絲路文化、長城文化、黃河文化在這里疊加輝映,有敦煌莫高窟等7處世界文化遺產,古文化遺址7000多處,各類石窟寺337座,遺存長城3600余公里,全省館藏文物近43萬件。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就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4個5A級景區中,有3個是文化旅游景區。
甘肅自然生態多元。甘肅省地處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東西蜿蜒1600多公里,從南到北分布著8個不同的氣候類型區,自然地理風光獨特,有世界地質公園1個、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個、國家地質公園5個、國家森林公園2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6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9個。除海洋和島礁外,甘肅擁有中國其他地區所有的旅游資源類型,而且風貌獨特。
甘肅是革命老區,全省共有革命遺址682處。目前全省共有A級紅色旅游景區8處,形成了1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甘肅還有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武威葡萄酒城等工業旅游景區。
2“吃住行游購娛”旅游產業體系形成
今年一季度,全省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3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12億元,同比增長21.4%和25.5%。
目前,全省已形成“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比較齊全的旅游產業體系,旅游產業隊伍不斷壯大。全省有A級旅游景區262家,其中5A級4家,4A級82家;旅行社546家,其中出境游組團社55家,赴臺游組團社4家;旅游星級飯店382家,其中五星級3家,四星級80家。開設旅游專業院校達到48所,取得資格證導游人員14788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共建成住宿旅館(社)8770家,擁有床位48.7萬張。全省旅游直接從業人數達到50萬人。
從2013年開始,甘肅全面推進大景區體制改革和建設管理,目前大景區在建項目有230個,總投資785.41億元,實際完成投資135.69億元,增長48.3%。以大景區為重頭的旅游產品線路不斷豐富,已構建起“235”景區體系(20個大景區、30個精品景區、50個特色景區),形成了精品絲路旅游、九曲黃河旅游、長城邊關旅游、尋根訪祖旅游、民族風情旅游、紅色征程旅游6大品牌旅游線路產品。
3 發展鄉村旅游惠民功能不斷凸顯
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甘肅省農村發展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精準扶貧脫貧的重要支撐。近兩年,全省共在108個貧困村開展省級旅游扶貧試點村建設(其中2015年37個,2016年71個)。2016年在隴南召開全省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現場會,推出旅游扶貧增收的4種模式,發布支持政策。與省發改、扶貧部門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7100萬元和省扶貧資金3600萬元,引導整合各類資金13.83億元用于100個旅游扶貧試點村建設。組織動員旅游企業、旅游院校,對全省1182個旅游扶貧重點村進行結對幫扶。全省涌現出隴南花橋村、平涼西溝村、慶陽天富億生態民俗村等一批特色旅游專業村。
4 2020年,全省旅游綜合收入力爭達到2800億元
根據《甘肅省“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未來幾年,甘肅省將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旅游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全域旅游為統攬,深入實施旅游強省戰略,力爭到2020年,旅游發展實現四個“翻一番”:全省接待游客比2015年翻一番,年均增長20%以上,力爭達到4億人次;全省旅游綜合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年均增長22%以上,力爭達到2800億元;全省旅游投資總額比“十二五”翻一番,力爭達到3200億元左右;全省旅游直接就業人數比2015年翻一番,達到100萬人,實現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產業強省轉型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