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物聯網的技術環境下,隨著智慧養老、遠距醫療、遠程照料等新型服務形態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智能化科技老齡產品將出現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的通知》,明確將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并提出了“三個支持”:支持建設一批示范企業,包括能夠提供成熟的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服務、系統平臺或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支持建設一批示范街道(鄉鎮),包括應用多類智慧健康養老產品,為轄區內居民提供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的街道或鄉鎮;支持建設一批示范基地,包括推廣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和示范帶動作用的地級或縣級行政區。
打通養老服務信息共享渠道,推進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臺與戶籍、醫療、社會保障等信息資源對接,促進養老服務公共信息資源向各類養老服務機構開放。
進入政策紅利期
在互聯網、物聯網的技術環境下,隨著智慧養老、遠距醫療、遠程照料等新型服務形態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智能化科技老齡產品將出現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
隨著老齡化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養老之痛”亟須破解,根據民政部近日發布的《2016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3086萬人,占總人口的16.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5003萬人,占總人口的10.8%。與此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正面臨著傳統家庭支持功能弱化、長期護理服務缺乏系統規劃、完全失能老年人規模巨大與區域分布不均衡并存、社會養老服務的體制性障礙問題突出等問題。在互聯網、物聯網的技術環境下,隨著智慧養老、遠距醫療、遠程照料等新型服務形態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智能化科技老齡產品將出現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
通知明確,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培育100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建設500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社區,創建100個具有區域特色、產業聯動的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工信部、衛計委、民政部將適時組織對示范企業、街道(鄉鎮)和基地開展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對應用試點示范名單進行動態調整,并鼓勵各級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從政策、資金、資源配套等方面扶持示范企業做大做強,支持示范街道(鄉鎮)建設,加快示范基地產業集聚與應用試點。
近年來,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進入到了政策紅利期,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推動著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和應用推廣。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進一步放寬準入條件,降低準入門檻,精簡行政審批環節,生產為老年人服務的智能科技產品企業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按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
此外,《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還明確提出,將全力推進建設優質養老服務供給體系,發展智慧養老服務新業態,開發和運用智能硬件,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與養老服務業結合,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重點推進老年人健康管理、緊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務預約、物品代購等服務,開發更加多元、精準的私人訂制服務。支持適合老年人的智能化產品、健康監測可穿戴設備、健康養老移動應用軟件(APP)等設計開發。打通養老服務信息共享渠道,推進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臺與戶籍、醫療、社會保障等信息資源對接,促進養老服務公共信息資源向各類養老服務機構開放。
另據了解,在今年2月,工信部、民政部、衛計委三部門聯合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將推動關鍵技術產品研發,突破核心關鍵技術,豐富智能健康養老服務產品供給,并推廣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推動企業和健康養老機構充分運用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創新發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咨詢、生活照護、養老機構信息化服務等健康養老服務模式。
信息技術助力健康管理
老年人電子產品、電動交通工具等產品的供給日趨豐富,不少企業也推出了老年人專款手機,而且通過添加緊急呼叫、助聽等功能,使老年人手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了老年人照護中。
“醫院都有一個免費的血壓儀,以前我們經常會跟鄰居們約好一起去醫院測血壓,后來孩子不放心我們自己出門,就給我倆買了血糖儀和血壓儀,現在不僅可以在家測血壓了,還能自己測血糖、血氧,也非常方便。”85歲的蔡英(化名)說道。家住北京市天壇南里的蔡英告訴中國商報記者,自己血壓有些偏高,近幾年都會定期去離家不遠的北京口腔醫院測血壓,一方面時刻注意著自己的身體狀況,另一方面也能夠出門活動一下。然而今年3月,蔡英在去北京口腔醫院測血壓的路上摔了一跤,雖然沒有什么大礙,但卻嚇了女兒一跳,不放心蔡英出門的女兒為蔡英買了自測儀器。
蔡英向記者展示了她的血壓儀,佩戴好袖帶后,只要打開手機上的APP點擊開始測量,就能夠進行測量并在手機上查看測量結果了,測量結果不僅能夠語音播報并進行圖表化顯示,還能夠將測量結果同步到子女手機中,使子女能夠隨時了解父母的健康狀況。蔡英的女兒告訴記者,身邊的很多朋友都為父母買了這類健康自測儀器,“我們雖然離父母不遠,但也做不到時刻都能照顧,之前我們就不愿意讓老人出去測血壓,畢竟年紀大了摔一跤很危險。”蔡英的女兒說道。
此外,根據中國社會福利協會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北京地區,27.3%的老年人家庭買過老年人用的水杯、假牙收納杯、藥品收納盒等用品;35.7%的買過輪椅、拐杖、助行器、助聽器等用品;17.3%的買過坐便椅、浴用椅、護理床等用品;34.2%的買過老年人手機,13.3%的購買過其他電子產品,78%的老年人買過按摩器具、血壓計、保健床上用品等保健用品。老年人電子產品、電動交通工具等產品的供給日趨豐富,不少企業也推出了老年人專款手機,而且通過添加緊急呼叫、助聽等功能,老年人手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了老年人照護中。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上,中國商報記者發現,除了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的護理床、充氣式洗浴袋、輪椅等養老輔具外,集監測、呼叫、定位等功能于一身的健康腕表也受到大量關注。中國商報記者從春暉科技(從事移動健康養老企業云及中老年智能穿戴產品的研發公司)了解到,其開發的健康定位通話手表除了能夠實時監測心率等功能外,子女還可以通過客戶端實時了解老年人的血壓、心率、運動步數、目前所處的位置,使子女更加放心。
除了能夠監測血壓、血糖、血氧、心電等生理參數和健康狀態信息的健康手環、健康腕表等可穿戴監護設備外,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僅在智能可穿戴設備上發力,也開始積極培育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新業態,通過與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合作,創新發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咨詢、生活照護、養老機構信息化服務等健康養老服務模式。中民居家養老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夢冰表示,社區物業服務向居家養老服務轉型已成為一種智慧養老到家創新模式,使社區物業與居家養老的聯系更加緊密,并能夠提供大數據和精準服務。對于政府而言,通過精確的數據收集到每個老人的需求與現狀,是相關政策出臺的依據之所在。對于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而言,更有助于服務的精細化,提高服務的安全性,并實時進行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