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開發公司董事長鄧達舉認為,西永將引領重慶“二環經濟”新篇章
作為大學城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部新城乃至我市的重點產業———西永微電子產業園現今發展狀況如何?在我市制造出的電子產品怎么走向全球?以及西永微電子產業園未來的發展規劃是怎樣的?
昨日,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鄧達舉接受了重慶晨報的專訪,對以上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
未來成全國信息產業基地
重慶晨報:目前,西永園區的發展情況如何?
鄧達舉:截至2012年底,園區引進惠普、富士康、麥迪實、辛克物流等企業近160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9家,全國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和惠普全球打印和成像設備生產基地已基本成形。到“十二五”末,園區將形成生產各種電子產品2億臺(套)的能力,集成電路、電子產品制造和軟件研發三大產業產值達3000億元規模。
近五年來,西永園區共實現工業產值 1451.6億元,進出口總額257.8億美元,其中,2012年實現生產筆記本電腦3200萬臺,產值突破100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77.3億美元。另外,除了西永園區的電子終端產品制造產業、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等三大產業的迅速發展外,西永商務中心區開發建設全面啟動,已經建成14公里的城市干道和完成城市中心區1平方公里的平場工程,計劃2013年再建10公里的城市支路。
我認為,西永園區是重慶產業轉型升級一個有益而成功的探索,為重慶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樣本。
未來五年,西永園區將再接再厲做大做強筆電基地;探索推進西永綜保區的轉型升級,逐步將工作重心從建設向經營管理轉移,抓好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推進綜保區保稅物流、加工貿易、離岸貿易、服務貿易一體化發展;堅持以筆電產品為主導,鼓勵支持筆電企業在西永園區生產打印機、電視模組、平板電腦等多元化電子信息產品,努力從全國最大的筆電基地蛻變為全國重要的信息產業基地;加強配套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西永商務中心區的開發建設,強化社會管理與服務,滿足信息產業從業人員的各種商務需求和生活需要。
“重慶造”觸及更遠的地方
重慶晨報: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已經引進了眾多世界知名的IT制造企業,這些重慶造的IT產品如何通達全球?
鄧達舉:自西永微電子產業園開建以來,就帶動了重慶物流業的發展,促進了重慶航空、港口、鐵路、公路運輸等物流通道的建設。截至目前,由于西永園區筆電產能的大規模釋放,渝新歐最高周開行頻率達3班;外貿貨運量增長245%;江北國際機場定期貨運航班達每周40班,運力達到每周3700噸。內陸第一個、全國規劃面積最大的西永綜合保稅區成為全國進出口增長最快的海關特殊監管區。
西永要建商務中心區
重慶晨報:西永作為未來的重慶西部CBD,商務發展規劃是怎樣的呢?目前的規劃建設情況如何?未來對重慶市有何重要作用?
鄧達舉:據統計,2012年重慶電子信息產業在全市GDP中的占比提高到25%,首次超越汽摩產業,成為我市的第一大支柱產業。2012年以西永園區為龍頭的全市規模以上電子產業銷售產值增長64%,拉動全市工業增長8個百分點,成為我市工業增長第一驅動力。ODM企業和眾多配套企業入駐西永園區,帶來了大量就業機會,已經提供了近10萬個就業崗位。惠普國際離岸金融結算中心的遷入,在帶來大量稅收的同時,促進了重慶金融業的發展。2011年惠普結算中心在重慶納稅40.5億,成為當年重慶最大的納稅黑馬。
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催生了一個與產業發展相配套的新城區,輻射帶動了周邊區縣工業經濟的發展。西永園區筆電產業的快速發展,增強了與周邊區縣產業發展的聯動性。目前璧山、永川、江津、銅梁等12個區縣共引進筆電配套企業近700家,工業經濟發展水平和質量得到了極大提升。
未來的西永商務中心區是重慶主城六大組團之一的西永組團核心區,是重慶主城六大城市副中心、十大重點開發片區和五大新建商圈之一。西永商務中心區規劃面積7.42平方公里,規劃建筑總量約1100萬平方米,總投資500億元,依托萬億產業,將建成服務150萬人、覆蓋150平方公里區域的產城融合的新型城市中心區。
今年上半年,西永公司將開工建設占地200畝的西永商務中心區中央廣場,沙坪壩區行政中心開始向西永商務中心區轉移。
14公里城市主干道已建成通車;寨山坪生態公園已引入城市中心;連接朝天門、解放碑的地鐵1號線于2012年底通車;距江北、新牌坊僅8公里的雙碑大橋、雙碑隧道將于2013年底通車;今年初開始,西永商務中心區開始出讓經營用地,首創置地、龍湖等知名地產開發企業已成功競拍數百畝土地,前來考察洽談買地開發的企業絡繹不絕。
西永商務中心區的開發,將引領重慶“二環經濟”新篇章,成為重慶最具開發投資價值的熱土。未來,西永商務中心區將是整個西部新城的CBD,將打造成為全市最大的公園式商圈,將成為重慶城鎮化的典范區和新市民聚居區,成為重慶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重慶晨報記者 王寒露
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鄧達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