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上午,承德·中關村大數據產業合作暨項目簽約儀式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儀式上,承德市與中關村圍繞協同創新發展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共同建立“2+3”合作體系,構建“領創空間+協同創新共同體基金”的市場化運營服務平臺,促進大數據、節能環保、大健康三大重點合作領域產業融合,開啟協同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新篇章。同時,承德市與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神州數碼、戴爾、浪潮、曙光云計算、中興通訊等多家知名企業簽署大數據產業項目合作協議。市委書記鄭雪碧出席會議并致辭。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陳英,北京市經信委委員姜廣智,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副主任宣鴻、張濤,中國移動政企公司副總經理李倩,中國電信云公司副總經理徐守峰,中國聯通云公司副總經理秦偉,北京市朝陽區副區長薛寒,河北省工信廳廳長鄒平,河北省商務廳廳長李石,河北省科技廳廳長王志欣、副廳長伍建民,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名譽會長歐陽忠謀,中國信息協會大數據分會常務副會長傅伯巖,北京信息化協會秘書長段紅,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等領導和嘉賓出席會議。
市長周仲明出席會議并推介承德大數據產業發展優勢,市領導李晉宇、劉文勤、劉名義、李維、劉新宇出席會議。李維主持會議。
鄭雪碧在致辭時說,大數據是繼云計算、物聯網之后,IT產業又一次顛覆性的技術變革,在信息化時代,數據就是生產力,大數據更是一座蘊含著巨大價值的寶藏,將引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大變革,正可謂“得數據者得天下”。承德因“塞外清涼世界,皇家避暑山莊”而享有盛譽,在整個京津冀地區衡量,具有“區域面積最大、森林覆蓋率最高、水資源最豐沛、礦產資源最富集、文化特色最鮮明、區位條件極為獨特”等“五最一特”的比較優勢,在發展大數據產業上,除了具有“氣候適宜、地質穩固、水源豐沛、空氣清潔、能源充足、交通便利”等自然地理條件優勢以外,還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優勢和優惠的政策優勢,是發展“綠色大數據、綠色云計算”產業的理想之地。
鄭雪碧指出,近年來,承德緊緊圍繞“發揮優勢、高點起步、開放創新、綠色崛起”的總體思路,立足自然地理優勢,搶抓政策和時代機遇,把發展大數據產業作為“綠色發展”的重中之重,規劃建設占地7000畝的“大數據核心創業園”,推動了與安云、中興、浪潮、戴爾、萬國、北京數海、世欣藍訊等一批知名企業的深度合作。力爭到2020年,發展大數據企業100家以上,實現產值1000億元以上,把承德打造成為“京津冀大數據走廊”上的“數字城市”。
鄭雪碧指出,承德發展大數據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客觀優勢,但最大的優勢,在軟環境上、在誠信服務上、在發展潛力上。大數據的發展,催生了無限的投資機會,成就了無數的IT精英。在大數據風起云涌、聚合裂變的今天,真誠邀請各位企業家,到承德投資興業、共謀發展。承德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秉承“信譽第一、服務至上”的原則,密切配合、真誠合作,在項目土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各個方面,給予投資者大力支持,以“最大的誠意、最優的政策、最好的服務”,打造最佳投資洼地。
周仲明推介了承德大數據產業發展優勢。他說,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推進的關鍵時期,舉辦承德·中關村大數據產業合作暨項目簽約儀式,并與中關村管委會攜手共建京津冀協同發展協同創新共同體,與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共建大數據產業基地,與中興通訊、戴爾等一批知名企業集團簽訂協議,共建京津冀大數據產業基地,這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舉措,也必將對京津冀乃至全國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周仲明指出,承德作為“京津冀大數據走廊”核心支撐城市,是國際、國內最適合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地區之一。既有國家工信部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及我市予以大力支持的政策規劃優勢,又有地質結構穩定、區位交通便利、自然氣候冷涼、生態良好、清潔能源富集、水資源豐沛、備品備件修復保障條件好以及傳輸網、互聯網帶寬資源充足等環境條件優勢,同時正在加快構建的“中關村大數據核心創業園”和“數據存儲及災備、公共行政服務、數據挖掘、軟件外包、呼叫中心、大數據創新及培訓”六個重點應用領域,使我市具備產業基礎優勢,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周仲明表示,期待與更多的戰略伙伴攜手前行,構建“京津冀大數據走廊”上的綠色數據“橋頭堡”,打造國家綠色大數據中心。相信在多方大力支持下,承德·中關村綠色大數據產業,一定會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典范之作。
陳英在致辭時對承德市與中關村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產業一體化發展表示支持。他說,“京津冀大數據走廊”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切入點,承德是連接華北、東北兩大經濟區的交通樞紐,在氣候、能源供給等方面均適合發展大數據產業,大數據相關產業將成為未來承德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新源泉。發展大數據產業需要各方協同合作,使得傳統產業能夠借助大數據加快轉型升級的進程。發展大數據離不開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態系統的支撐,以及電子商務、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現代服務業的應用。希望承德努力抓住大數據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兩大歷史機遇,早日成為“京津冀大數據走廊”上的明珠。
郭洪在致辭時說,舉行承德·中關村大數據產業合作暨項目簽約儀式,既是雙方共同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兩地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推動建立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的有益探索。2012年,中關村與承德市人民政府就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背景下,這次又圍繞共同建立“2+3”合作體系,構建“領創空間+協同創新共同體基金”的市場化運營服務平臺,促進大數據、節能環保、大健康三大重點合作領域產業融合,續簽戰略合作協議,這是推動打造“京津冀大數據走廊”、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的具體行動,也是在深化合作中又走出的堅實一步。
郭洪指出,要從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高起點推動雙方創新合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根本要靠創新驅動。中關村和承德要借此次深化合作的契機,充分發揮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引擎作用和中關村示范區先行先試的試驗田作用,從破解影響協同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出發,不斷建立利于兩地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通過政策創新和改革突破,全力建設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作出表率。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高標準推動兩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引領新常態。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調動雙方企業、高校院所等廣大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整合集聚人才、技術、資本等各類創新要素資源,建立健全區域創新體系,開展產業化創新,不斷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要共同打造京津冀大數據走廊,推動利用大數據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緊抓國家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的機遇,共同爭取國家支持,建設“京津冀大數據走廊”。
鄒平、王志欣、傅伯巖、趙國棟等在致辭時對承德與中關村的項目簽約表示祝賀和支持,希望承德與中關村進一步加強對接合作,把中關村的人才、科技、金融資本等優勢和承德的資源、區位、文化等優勢緊密結合,為京津冀產業協同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據了解,中關村管委會與承德市政府早于2012年9月就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一個時期以來,通過干部掛職交流、互訪對接、考察推介、項目引薦等多種方式,積極推進創新合作并取得明顯成效。此次協議的簽署,標志著雙方創新合作邁上了新的臺階,是雙方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和北京市、河北省兩地部署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發揮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承德市比較優勢,優化資源配置,推動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的有益嘗試,將有力支撐區域創新發展、綠色發展、跨越發展。
會前,鄭雪碧、周仲明等市領導親切會見了出席會議的領導和嘉賓。
會后,副市長李維還與簽約企業及意向投資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座談交流。
市政府秘書長信祥及中國信息協會大數據分會、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和國內大數據中心、大數據開發應用及軟件企業、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企業、云計算及互聯網企業等250余家社會團體及企業界的領導和嘉賓參加簽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