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訊:7月9日,記者隨都勻市茶辦副主任蒙祖輝一行來到了都勻市擺忙鄉茶園。站在觀光亭上,一望無際的茶園里,依舊是茶農們忙碌的身影。霧靄輕吻著茶林,形成一道天然的氧吧。寂靜的山間不時傳來采茶機的轟鳴聲、卡車的汽笛聲,最讓人愉悅的是采茶工的歡笑聲。
蒙祖輝微笑著點著頭說:“這就是我們規劃的都勻茶產業藍圖,從2013年至2015年末要形成茶葉種植-深加工-茶產品研發-茶文化展示-茶生態旅游、技、工、貿、農一體化的現代高效茶葉產業園區。讓茶葉帶來更多收入更燦爛的笑容。”從2013年起,都勻市開始建設現代高效茶葉產業示范園區,實施半年來,取得了較大效果,促進了產業發展。
都勻市茶辦主任宋迷和告訴記者,現代高效茶葉產業示范園區在布局上堅持非均衡化發展原則。規劃重點發展區,拓展區和幅射帶動區,分散與集中相結合;標準化示范基地與一般基地相結合,有機茶與常規茶相結合,散戶與大戶相結合,大力推廣“無公害、綠色、有機茶”生產加工技術標準。在規劃上,堅持因地制宜相對集中連片原則。示范基地及加工工廠布局要結合適宜茶地資源,“以點擴面,集中連片”。重點鄉鎮連片要在10000畝以上,重點村要在3000畝以上。
好茶從茶苗開始
在邦水村,規劃建設的3-5畝樣本母株無性纖插繁殖苗觀測圃、20畝都勻毛尖茶原生地方品種優選純株系母本園、優良品種展示園的正破土建設,為都勻各茶區優質茶苗選用提供了保證。都勻市光源茶葉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張光元說,以前在新增茶園時,都要從福建等地購買茶苗,雖然品種品質不錯,但茶園中品種太多不利于今后采摘和加工的統一,同時也會影響茶葉的總體品質,現在規劃建設的茶苗基地,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據蒙祖輝介紹,規劃建設的3萬畝茶園預計盛產期畝產茶青250斤,平均每斤售價15元以上,畝產值3750元以上,3萬畝茶園茶青收入可達1.125億元以上,加工后茶葉產值每畝7000~10000元,新增產值可達21000~30000萬元,并可帶動全市茶產業的快速發展,該項目將成為都勻市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及農民增收的后續力量。3萬畝新茶園每年將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1.5萬人。在采茶期,還可吸引大批群眾前來采茶,直接增加農民現金收入。同時,還將使都勻市森林覆蓋面積從153.75萬畝增加到156.75萬畝,植被覆蓋率從54.13%提高到55.06%,
讓茶樹上每一顆芽頭變成金芽
在龍原公司的加工車間里記者看到,日加工12000斤茶青的自動化加工生產線正常運轉,僅僅由一個工人控制電腦終端。成批的茶青正由茶區運到加工廠,加工好的大宗茶也正等待裝車。龍原公司總工程師仲蘇拉告訴記者,要實現茶葉的全面升級,企業就要從研發到生產上下工夫。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注重高效種植采摘技術研究、新產品新工藝研發。
目前,龍原公司除了加工綠茶以外,還開始了紅茶、黑茶、惠茶的加工。并購買了20臺單價為8千元的自動采茶機,在采茶效益上比人工采摘提高了20倍。對協議茶園的夏秋茶實行機采,并按120-150元每天的工價付給茶農。龍原公司副總經理鄭紹偉笑著說:“只要是茶樹上長的,我們都讓它變成老百姓實實在在的收入。讓茶樹上每一顆芽頭變成金芽”。
在都勻市光源茶葉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張光元正忙碌著在茶園中間修建生態養殖區,近千只雞苗在茶園間放養,500頭生豬養殖計劃正逐漸成為現實。張光元告訴記者,合作社400多畝茶園全部在園區規劃范圍之內,園區茶園從品種選育、產業化種植、茶葉采摘、機械化加工、技術服務等方面都有系統的要求,轉變了以前單一、散亂的種植模式,產業實現了系統升級。張光元說:“生態養殖動物的排泄物經過處理后,成為有機肥料的來源,保證了有機茶園的品質,也可降低種植成本,增加收入。
在都勻,像光源合作社這樣的茶區還涉及擺忙、甘塘、江洲3個鄉(鎮)9個村,園區國土總面積268平方公里,田土面積31767畝,可利用荒山荒坡15萬余畝,共有農戶6923戶,37355人,其中涉茶農戶4229戶14172人。園區茶葉基地核心示范3萬畝,主要以擺忙鄉、江洲鎮為主,甘塘鎮主要作為茶葉精制加工園區的重點區域。”
優化基礎設施延長產業鏈條
在園區觀景臺上記者看到,縱橫交錯的水泥硬化道路分布在茶園中間,為園區提供了較為順暢的交通條件,無論是管護成本還是采摘成本都得到了相應的削減。
園區還將配套建設工作用房、道路、水池、水溝,架設生產生活用電等。在各景點建設觀景臺及茶藝表演、民俗表演、品茶、購茶、餐飲等配套設施。計劃在整個園區內年開展培訓10次以上,計劃年培訓人員5000人以上。培訓內容包括種植管理、采摘加工、市場營銷、旅游服務、茶藝表演、民俗表演等內容。
在螺螄殼河頭專業合作社內記者看到,貴陽、都勻、凱里以及外地牌照的車輛停滿了合作社的停車場,游客們有的合作社內的魚塘邊釣魚、有的在長廊下燒烤、有的在茶園中采茶、有的在加工廠內觀摩、有的在會議室內討論、有的在旅社內享受陽光。據合作社總經理張光輝介紹,現在每天幾乎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游客到茶區旅游,茶旅一體化為合作社成員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搭建信息平臺擴大產業影響
宋迷和告訴記者,下一步園區將加緊建設在貴新高速公路都勻北收費站旁西南特產城內的大型茶葉綜合批發市場,完善物流、配送、服務、中介組織等配套機構,為園區茶葉銷售提供保障。
在甘塘精制茶葉加工工業園區建設一個以龍頭企業為載體展示都勻毛尖茶歷史淵源的茶博物館,建設規模在10畝,投資規模在3000萬元以上。功能區配置包含都勻毛尖茶產業發展LED顯示屏展示區、中國、世界茶葉種植、加工及茶文化展示區、毛澤東主席與都勻毛尖茶歷史淵源展示區、2012年上海世博會都勻毛尖茶仙子向總書記習近平、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奉茶情景展示區、毛尖茶各項榮譽展示區、茶系列產品展示展銷區。規劃從甘塘團寨坡腳-擺忙鄉公路沿線兩翼綠色參觀走廊,建設內容主要是突出茶山風光和自然山水風光為主,在視角好的牛河沖、白妹波茶山種植茶與樹形成的精美圖案,以突出最美茶鄉特點。
宋迷和認為,規劃建設都勻現代高效茶葉產業示范園區,旨在實現產業的全面升級,形成系統的產業模式,從茶葉種植、管護、加工生產、產品研發、茶文化展示、茶生態旅游等多方面實現產能的“高效”,為產業發展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