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科技城建設核心區,游仙區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等一批軍工科研院所,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3個企業技術中心,8萬余名科技人才隊伍,發展軍民融合產業可謂是“近水樓臺”。如何有效利用身邊的科技“富礦”?近年來,游仙區堅持“軍民融合興區”戰略,主動創新體制機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深化政產學研合作,深度開辟軍轉民、民參軍雙向互動通道,爭當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規劃國家使命的“探路者”。
人才是創新驅動的根基。游仙區設立人才引進發展獎勵資金1000萬元,支持產業人才引育,設立“游仙區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規劃領軍人物”獎金最高10萬元/人,鼓勵國防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人員持自主擁有的科研成果創辦軍民融合企業,給予項目擁有人最高100萬元的獎勵,形成了吸引軍民融合項目和人才的強大磁場。
為推動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由軍民結合到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躍升,游仙區依托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建設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循環經濟園,構建多元化孵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等現代科技服務業。同時,搭建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平臺,將院所技術創新體系納入科技創新體系,實現同步協調發展,促進游仙區乃至全市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如何給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規劃提供更加高效專業的服務?游仙區著力構建院地互融的信息服務平臺、軍民技術雙向轉移平臺和產業扶持平臺。規劃建設中國科技城游仙軍民融合產業園,重點發展新材料、民爆、航空配套等產業,通過需求對接、政策引導和定制服務,促進軍民技術雙向轉移,壯大軍民融合產業園集群發展。與中物院技術轉移中心合作建設軍民融合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推動軍民融合成果轉化、項目孵化和加速成長。
如何從體制機制上破除軍民“兩張皮”,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產業發展、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游仙區建立需求對接、軍地協調、資源共享機制。去年以來,成功舉辦智·造2016中國(綿陽)科技城機器人高端峰會,與中物院聯合舉辦軍民融合創新大賽,創設“科妙薈”軍民融合科研成果交易平臺,促使一個個項目成功簽約,一個個項目落戶游仙。還通過峰會及交易平臺將計劃統籌作為實現院地需求對接的主渠道,實現院地雙方需求的有序對接和綜合平衡,帶動了東材科技、科萊電梯、雅化集團等一批軍民融合骨干企業迅速成長。
近年來,游仙區在全省率先出臺了《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十條扶持政策》,引進了全省首只市級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建成了全省首個地方軍民融合專業孵化器,啟動了軍民融合產業專業園區的規劃建設……政策環境不斷優化,政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去年,引進軍民融合項目18個,通過市上認證的軍民融合企業37家,其中規上企業達23家,實現產值128億元。如今,游仙區軍民融合范圍不斷拓展,水平持續提升,進度明顯加快。
下一步,游仙將繼續聚焦軍民融合主攻方向,扎實推進全創試驗工作,完善軍民融合發展機制,做好軍民融合發展規劃,加快軍民融合園區建設,深化對外開放交流合作,提升平臺集聚影響力,為加快建成國家創新驅動先行市和軍民融合示范市貢獻更多游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