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局副局長潘利兵15日說,農業農村部今年將通過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升級行動,打造一批生態優、環境美、產業強、農民富、機制好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
2017年,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超過28億人次,收入超過7400億元,從業人員900萬人,帶動700萬戶農民受益。
可見,我國的休閑農業,在時代發展的背景,國家政策的支持下, 已經游客消費層次的影響下, 正在趁勢而來。
然而許多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在金錢的沖擊下, 很多投資者紛涌而至,然后項目華而不實,忽略了最根本的農業、農民元素。
目前,國內大多數休閑農業的規劃設計研究院,大多對農業并不很了解,項目立意、圖紙、到施工,與農業元素的銜接性不夠,農業就是一個陪襯元素,而不是整個項目的核心。
項目前期的考察不夠,很多團隊在規劃設計過程中,對項目地的基本情況等不了解,紙上談兵。
在政策和紅利的扶持下,應該腳踏實地的做好實事,做好農業、再做好休閑和旅游,而不是本末倒置。發展休閑農業,不能看到別的村賺錢了,就眼熱,就跟風,就急功近利,就丟掉根本。各地發展休閑農業,既要學習他人所長,也要汲取他人教訓,找好切入點,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先從精品景點做起,然后串點成線,演變成全域旅游,把旅游產業做大做強,最終建成自然與人和諧共處、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的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