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個人、家庭的財富,也是國家、社會的財富。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癥以及亞健康等趨于增多。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樹立大健康理念,發展大健康產業。
所謂大健康,就是圍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對生命實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呵護,既追求個體生理、身體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以及社會、環境、家庭、人群等各方面健康。實現大健康,需要樹立大健康理念、進行大健康教育、創新大健康技術、發展大健康產業、完善大健康服務。
其中,大健康產業是與健康相關的系列產業體系。發展大健康產業,就是轉變傳統醫療產業發展模式,即從單一救治模式轉向“防—治—養”一體化防治模式。為此,除了應繼續發展以醫療器械為主、以藥品為主的醫療醫藥工業,還應加快發展以保健食品、藥妝、功能性日用品等為主的保健品產業,以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疾病康復等為主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
目前,我國已進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發展大健康產業既具有重要意義,又具有良好條件。這件事抓好了,不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而且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可謂一舉多得、利國利民。
習近平:
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這是習近平總書記8月19日至20日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做重要講話時強調的一句最富有哲理的精辟論述和諄諄告誡。習主席還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健康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目前我們中國必須解決好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的全民健康的問題。
李克強:
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互聯網+
“ 李克強要求,要引導和支持健康產業加快發展,尤其要促進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的五大融合,大力推進面向基層、偏遠和欠發達地區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
要加大對醫療健康前沿研究領域的支持,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催生更多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擴大健康領域對外開放。研究制定有利于健康產業發展的土地、稅收優惠政策,中央和地方財政要健全穩定可持續的衛生與健康投入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債券等融資支持,努力把健康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總結講話中指出,各地區各部門各有關方面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大會精神,牢牢把握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樹立“大健康”理念,深化改革,強化保障,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健康事業與健康產業有機銜接,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使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務貫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為建設健康中國作出不懈努力。
大健康產業的內涵、態勢和規劃策略
大健康產業是一個極具前景的新興產業,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曾將其稱為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在我國,健康產業正在成為繼買房、買車、旅游后的第四消費熱點,在2013年首次以“國字號”文件被市場認識,并快速得到投資市場的關注。
對大健康產業的研究主要有三個視角:其一是從服務鏈視角,將健康產業分為醫療前服務、醫療中服務和醫療后服務三大類;其二是從服務類型視角,將健康產業分為醫療性和非醫療性服務兩大類;其三是從三次產業視角,將與健康相關的生產、制造和服務都納為健康產業內涵。
1、產業內涵
大健康產業涵蓋公共經濟和市場經濟兩大范疇
健康產業包括健康農業、健康工業、健康服務業
三大內涵
新興健康服務業尤其值得關注
2、產業態勢
健康產業的大市場
健康產業成為市場熱點
健康產業的發展趨勢
3、規劃策略
健康產業規劃的價值
健康產業規劃的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