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資金支持、發展后勁受限、同質化競爭激烈、高新技術人才匱乏···,這些難題都深深地制約著國內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縱觀德國、荷蘭、以色列、美國等現代化農業園區,早已集農業科技推廣、技術示范、生態旅游及農業教育等功能為一體。我國現代農業園區該如何發展?或許還需要向西方取經。
美國科技農業園區:科技化、規模化
美國科技農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是其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具體而言,首先,堅持家庭農場的主體經營模式。家庭農場制一直是美國最重要的農業生產方式,其農業園區也是通過家庭農場制來經營的,在家庭農場的基礎上,實施農業園區的科技化與規模化,使一個面積為180 hm2的農業園區,只需要2人就可以進行生產、管理和經營。
其次,農業園區中產業高度融合化。美國農業園區的建設、經營、管理是一個綜合性的體系,既包括與氣象、地理、生物等相關的綜合知識,又包括農業生產、加工、流通、金融服務一體化的產業體系,是多學科、多部門的綜合體。
第三,農業園區非常重視科技支持。美國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政府對農業科技創新及技術推廣高度重視。早在1996年,國會授權農業部成立了集農業研究、技術開發、農業教育一體化的美國農業戰略發展署。在2014年農業法案中,再次確認了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園區相結合的制度體系,對農業園區的技術創新給予財政支持,預算達20億美元川。
荷蘭設施農業園區:集約化、標準化
荷蘭是西歐一個面積僅為4.15萬km2(其中陸地面積為3.50萬km2),人口僅為1600萬的小國。就這樣一個耕地面積和農業人口少的國家,卻創造了全球9%-10%的農業產值,其馬鈴薯、蛋類、啤酒、奶酪及番茄等農產品凈出口量占據世界第-位,尤其是馬鈴薯占世界農產品市場的60%以上。
荷蘭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農業成就,與其世界一流的設施農業水平密不可分。首先,無土栽培技術發達。荷蘭的設施農業園區90%以上采取的是無土栽培,普遍采用巖棉作為栽培基質。巖棉中并不含有任何營養成分,便于管理人員在作物不同生長周期調整營養配方,最大限度地為作物生長提供合適的水分與養分。
其次,循環灌溉技術先進。用巖棉作為培養基質,一般需要采取過量灌溉的方式,從而保證基質中養分穩定。巖棉中的栽培營養液回流量一般保持在40%左右。為了提高水分和養分的利用率,荷蘭設施農業園區一般采取封閉式的灌溉系統,栽培營養液經過消毒后再次回收利用,其水分和養分的循環率達90%以上。
第三,作物供水精準化。荷蘭設施農業園區采取精準化的供水控制系統,按照作物的生長周期調整供水量,并且可以在1天時間內按照太陽輻射情況及時調整供水量,既能夠保證作物生長的需要,又能夠避免過度灌溉造成水資源浪費。
第四,雨水收集系統發達。荷蘭的年降水量通常在800mm左右,且降水在不同季節不同地區分布相對均勻。為了能夠充分利用雨水,荷蘭的設施農業園區普遍建立了雨水收集系統,其雨水灌溉占供水灌溉量的50%。
德國生態農業園區:生態化、產業化
德國生態農業發展在歐盟獨樹一幟,其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也是圍繞生態農業展開的,在生態農業的基礎上推進農業園區的產業化。當前,牛奶、豬肉、糧食、蔬菜、水果等主要農產品基本上實現了生態化發展,現代農業園區也是在這些主要農產品種植、加工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產業化與規模化。
在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過程中,生態化與產業化一直是其主題。具體而言,首先以市場為導向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及農業貿易政策,對于生態化農業建設,形成了經濟、生態及社會效益的合力。
其次,在形成農產品現代化生產體系之后,進一步推進生產體系的專業化、自動化、標準化,形成了一套特色的生態產業化發展鏈。
第三,在生產鏈的基礎上,再構建強大的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實現種植、飼養、加工、流通、貿易等環節的一條龍,注重農工商的一體化發展,將營銷及開拓市場視為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基本動力,尤其是注重海外市場的擴大。
第四,構建標準化的農產品技術體系,盡量不使用化肥、農藥,積極推廣施用有機肥料,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在勃蘭登堡的喀什特農業園區里,一個占地3000多hm2的農業園區,只有4名員工,全程是自動化生產加工,在整個過程中做到了生態化、循環化,如牛糞及相關廢料還可以繼續利用,將這些廢料加工后進行發電,除了自用,還可以將余電售給國家電網公司。
啟 示
發達國家農業園區的發展經驗值得我國農業園區建設者學習與借鑒,但我國有著自身的國情,農業園區發展也有著自身的特點,在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的同時,要注重國內的實際情況。
做法01 推動以政府為主導的投資主體多元化
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政府宏觀政策及資金的支持,政府支持作為一種公共產品,除了要做好農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之外,還必須發揮政府的主導力量及核心輻射作用,帶動農業園區的社會化發展,形成政府為主,企業、社會組織、農民共同參與的投資格局。
做法02 推動農業園區的綜合性及多功能性發展
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并不是單一生產功能,在生產功能的基礎上,還應該發揮其多種功能,尤其要注重在強化技術示范與輻射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推廣、技術培訓及農業教育。此外,還應該因地制宜地發揮農業園區的觀光、娛樂、休閑及科普等作用,充分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提升園區農作物及其加工品的附加值。
做法03 注重農業園區產業集群的發展及其輻射能力提升
從西方農業園區的發展經驗看,現代農業園區的競爭己經不是單獨的企業、農民之間的競爭,而是整個產業鏈、企業集群之間的競爭。發達國家農業園區內的農業企業己經開展了較好的上下游合作,關聯企業也形成了產業集群,體現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