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區簡介
2012年度全省產業集聚區“十快”。規劃面積19.96平方公里,已建成15平方公里。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295.5億元,形成了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兩大主導產業集群。
本報訊 (記者李建華 通訊員李駿鳴)7月22日,武陟縣產業集聚區內,在投資10億元的輔仁藥業產業園區高自動化生產線上,技術人員正在緊張地做試產前的調試。負責人朱永杰告訴記者:“從簽約、開工到現在,我們只用了一年多時間。”
輔仁項目的快速推進是武陟縣產業集聚區大跨步前進的縮影。僅一年時間,該集聚區綜合排名從全省第118名躍升至第16名,居全省“十快”第二。如此快的發展速度,內因何在?
“搶抓機遇、科學規劃、強力執行是關鍵。”武陟縣委書記常鴻總結說。
武陟原有工業規模小,產業層次低,布局無序。中原經濟區建設大潮涌起,如何克服發展的盲目性,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武陟縣委、縣政府做了深入調查和思考,決定立足毗鄰鄭州的區位優勢和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取消收費的發展機遇,著眼長遠發展和建設新興中等城市總體要求,把產業集聚區與新型城鎮化一體規劃、一體建設,投資3000多萬元編制城市發展戰略及產業、空間、重大項目總體規劃,并經人大通過后使之制度化。
依據規劃,該縣先后啟動了老城區、產業集聚區等8區建設,把產業集聚區與老城區連為一體,公共服務設施資源共享。在集聚區累計投入40多億元,新修15條總長120公里的道路,建成標準廠房36棟26萬平方米。集聚區行政服務中心將涉企審批事項全部納入、免費代辦,讓投資者享受“一站式”服務。
有了產業體系規劃的“菜譜”,招商也不再是“挖到籃里就是菜”。他們突出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主導產業,引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群和配套產業的協同發展。輔仁藥業和投資20億元的國藥集團兩大龍頭,達產后將形成年50億支水針劑的生產規模,還吸引了琪祥生物科技等20余家上下游項目落戶。
挑挑揀揀招商,為的是調好產業結構的“色香味”。今年5月16日,武陟又一次性引進總投資達103.82億元的鄭州交通職業學院遷建、飛鴻高科玻璃產業園等6大項目,同時帶來50多個上下游產業鏈項目。全縣產業結構趨優,逐步向智能化、科技化、高端化轉型。
以科學理念進行科學規劃,以科學規劃加速產業集聚,使武陟呈現強勢發展態勢。武陟縣縣長閆小杏說:“產業集聚區去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5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4個。6項主要經濟指標平均增長超過4年前的4倍。”產業集聚區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已成為全縣經濟發展主引擎。③6
●專家點評
高起點謀劃奠定科學發展之基
國內經濟已進入以提高質量效益為核心的發展階段。對于后發地區來說,繼續走粗放式發展道路,資源、環境不允許,國家產業政策不允許,科學發展的要求也不允許。
后發武陟,充分考慮國家產業政策、區位、資源環境等因素,用前瞻性、系統性科學規劃,統籌解決了城市發展定位、產業體系構建、空間布局優化、重大項目落地、投融資模式設計等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的一系列關鍵問題,符合實際,可操作性強。
科學規劃是產業集聚區建設的基本前提,事關產業集聚區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把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以及基礎設施等支撐條件有機銜接好,可為產業集聚區科學發展提供和留足空間。
武陟正是由于對科學規劃認識到位,執行有力,才加速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和集聚效應的提升。他們的做法無疑具有示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