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城市(群)新能源汽車推廣情況,從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底,39個推廣應用城市(群)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3.86萬輛,其中2014年1~9月推廣2.05萬輛。大部分城市新能源汽車推廣完成度不足10%,其中長春、哈爾濱等6個城市的新能源汽車完成度為零。而合肥、浙江省以及上海則分別以72%、52%以及40%的完成度成為排名前三的城市和地區。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情況難符預期的重要原因,除基礎設施配套不到位這一原因外,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便是目前市場上的新能源產品,在產品實力上還有待提升。
對此,在《第一財經日報》聯合旭化成集團主辦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論壇:新能源激活汽車業模式創新"上,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管理部總監張程指出:"產品實力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最關鍵因素。"與傳統汽車有國外的經驗和借鑒不同,從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都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和趨勢,并未有過多的經驗可供借鑒。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對企業來說,更是企業研發實力和綜合創新能力的比拼。
作為國內第一大企業生產企業,上汽集團長期關注汽車與環境以及能源的關系,意識到新能源汽車是現代汽車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早在2001年,上汽就開始了在燃料電池領域的探索,并于2009年明確了重點加快推進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產業化,同時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研發升級和示范運行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技術路線。
據了解,從2009年到2012年期間,上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入就累計達到60億元,巨額的投入帶來的成就也有目共睹。從目前來看,上汽的新能源產品不僅涵蓋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燃料電池汽車,成為國內第一家實現燃料電池汽車量產的企業,還完成了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和電控的全自我研發和布局。完善的產品布局外,上汽新能源汽車的實力也在逐步體現。
在日前由米其林在成都舉辦的第12屆必比登挑戰賽上,上汽榮威E50純電動車、550Plug-in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榮威750燃料電池車與寶馬、戴姆勒、PSA等國際各大汽車巨頭的產品同臺競技,并在操控、動力、加速、制動、經濟性各方面表現優異,最終包攬了純電動組、混合動力組、燃料電池組各項第一,成為必比登挑戰賽自1998年開賽以來首個實現"大滿貫"的汽車企業。
而就在這之前,在國家科技部指導以及上海市科委支持下,上汽集團還牽頭組織了"創新征程-2014新能源汽車萬里行"活動。在這一活動中,上述上汽的新能源巡游車隊9月初從上海出發,途徑15個省市自治區,覆蓋華東、華北、東北、西北、西南25座城市,經受住了0到3850米海拔變化、8℃到35℃環境溫度變化及多種復雜路況的考驗,行駛總里程超過1萬公里,以零故障順利收官。
也正是因為在產品力上的可信,上汽新能源汽車在市場化方面也因此具備了良好的基礎。據了解,自上汽榮威550Plug-in推出后,在市場上一度供不應求,也獲得了包括上海市相關事業單位以及國家相關部門的采購訂單。鑒于此,上汽正在加速新能源汽車的產能擴容,而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滿足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上汽還將在新能源領域持續投入,據了解,除上述車型外,目前上汽新能源的二代產品已經在進一步的研發之中。
不過,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來說,單一的產品力提升并不是促成市場化的完全因素,鑒于此,上汽也在積極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探索,在聯合租車公司進行新能源汽車租賃之外,日前,上汽又在上海嘉定等基礎設施配套相對完善的地區,率先展開了新能源汽車的"分時租賃"業務探索,先讓消費者走進新能源汽車,再依靠產品力說服購買,依靠這一方式,上汽希望新能源汽車能贏得更多的接受。(http://www.didadai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