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創新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是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對華興而言,從一個瀕臨破產的小企業躋身“全國制造企業500強”,不能不說是創新帶來的奇跡,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華興要繼續搞好“四個”創新,推動企業發展。
組織創新要與時俱進
組織創新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是將企業資源進行重組與重置,通過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新的組織結構,使企業發揮更大效益,真正做到“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
任何組織機構,經過合理的設計并實施后,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今天,之所以重新提組織創新這個話題,我認為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迫切,今天的華興組織規模太大,盡管是“船大抗風浪”,卻不能輕松自如地掉頭。有的部門人浮于事,人多推卸責任、扯皮的事兒也不少,導致工作效率和效能低下。我們只有通過組織創新,才不會被甩下船。
組織創新是為了提高效能而做出的調整,要求組織要充分調動組織中個體的積極性,如同制度不僅僅是約束人,更重要的是激勵人,組織創新也要根據這個原則,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實現優效發展,持續地在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組織創新上想辦法,出實招,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承擔起管理者的責任來。
制度創新重在“激勵”
“無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一家企業為了管好人,都建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我們的制度也經歷了好幾個版本的更新,但任何一種制度都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制度設立與運用,不是為了管人,而是為了更好地用人,讓人感覺有動力和壓力,有干勁,為企業創造效益。說得通俗點就是制度不是管人,而是激勵人,發展促進人。
制度創新要講究方式方法,要引入競爭激勵機制,以怎么引導人,怎么鼓舞人,怎么激勵人為原則,多樹典型,多推創新之星,弘揚創新文化,有獎有罰,重獎功臣,讓那些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走到臺前,披紅掛彩,受到尊重和重用。
制度創新是企業在自主創新上取得突破的關鍵所在,破舊才能立新,企業真正需要的不是“乖乖兒”,撥一撥轉一轉,不撥不轉,而是一群富有激情、富有創造力、主動做事、樂于做事的“優質”員工。各級管理者都要大膽地想,大膽地做,化有招為無招,化有形的條框限制為無形的鞭策激勵,做到“物盡其才,人盡其用”,為企業的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
管理創新無止境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管理創新是當下公司各級管理人員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我常說“管理無定式,適合即最好。”這幾年無論是“滲透管理”、“親和管理”,還是“三提一優”,“精益生產管理”、“卓越績效管理”等,這都是我們因時而變,根據不同發展階段而采取的不同的管理方式。我們走過來了,10年10個翻番就是我們與時俱進,以變應變,持續創新管理的真實寫照。
為了實現管理創新,我們開展了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目的就是要廣大員工,特別是各級管理人員放下包袱,解開束縛,主動做事,大膽做事,適應形勢的變化。具體講在經營中,我們要時刻關注客戶的需求做出反應,將客戶需求快速轉化為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走一步看三步,搶占市場先機,利用各方面的資源,經營好自己的“圈子”,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就很難實現持續有效發展。
發展無止境,管理創新也無止境,企業攤子大了,再用老思維、老觀念管理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發展需求,各級管理者必須像哥倫布立雞蛋一樣,要敢于打破落后的思維方式,通過綜合現有的知識、管理技術等,改進和突破原有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在企業文化、組織結構、人力資源、生產運作、采購物流、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信息化等方面持續創新,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能動性和聰明才智。
技術創新要持續
新產品和新工藝屬于技術創新,老產品和工藝技術顯著改進也是創新,重大科技成果的轉換應用也是技術創新。
拿產品來說,一個好產品,可以救活一個企業,這一個說法并不夸張。熟悉華興歷史的人都知道,華興從1986年轉產石材機械后救活了當時瀕臨倒閉的機械廠,國內首臺圓盤鋸石機在華興誕生,這一臺圓盤鋸維持了多年。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發展慢了也是退。隨著社會的發展,僅靠這個單一的產品已經遠遠不能適應市場需求,于是我們向多元化發展,農業機械、鋼結構、玻璃機械、金屬物流、波腹板、電子商務應運而生。但是,一個產品再好,如果做不到技術創新的持續跟進,也不會長久下去。所以我們現在就專注于波腹板生產線二代、三代產品的研發,時刻保持技術上領先一步。
就像管理無定式一樣,技術創新也有多種模式,獨立創新、合作創新、引進再創新都可以嘗試。(http://www.didadai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