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鄭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在鄭州開幕,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馬懿作了題為《搶抓機遇擔當使命加快發展為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而努力奮斗》的報告,進一步明確了鄭州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以國際商都建設為長遠戰略方向,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為現實目標。鄭州市確定,要經過五年努力,基本建成“一樞紐一門戶一基地四中心”:即國際性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樞紐、中西部對外開放門戶、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國際物流中心、國家區域性現代金融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原創新創業中心、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中心。
萬億城市俱樂部
數據顯示,通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鄭州作為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的輻射力和帶動力不斷增強——
2015年,鄭州市生產總值完成7315.2億元,比2010年增長70.2%,年均增長11.2%,總量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由第8位前移至第7位。統計部門數字顯示,過去5年,鄭州凈流入人口185萬人,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第7位。
報告提出,今后5年鄭州要努力實現“六個顯著提升”,其中第一條就是要通過打造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加快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發展,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等舉措,增強鄭州綜合競爭力,提升鄭州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5年后力爭進入全國經濟總量萬億城市俱樂部,綜合競爭力邁入全國城市第一方陣。
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是國家城鎮體系的最高層級,在國家戰略布局中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形象、引領區域發展。
加快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是鄭州今后5年的奮斗目標。理論界專家分析認為,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深入推進,互聯網、智能制造和航空運輸的廣泛應用帶動產業變革、產業轉移不斷加快;我國改革和創新發展的新動能正在加速形成;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河南自貿區等國家戰略在鄭州形成的政策疊加優勢,都為鄭州發揮“區位+樞紐”比較優勢,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提供了難得歷史機遇。
新時期,中央把鄭州定位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賦予鄭州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實現“買全球、賣全球”。省委、省政府寄望鄭州發揮核心增長極作用,引領河南參與國內外競爭、帶動中原城市群發展。
對照目標和要求,報告提出,今后5年鄭州將以國際商都為統攬,以航空港實驗區建設為引領,以“三大一中”為路徑,以開放創新為動力,以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為保障,新型城鎮化、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協調推進,確保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進程,加快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
綜合立體交通樞紐
居中心,通天下。報告提出,今后5年鄭州將全力建設國際性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樞紐,構筑競爭新優勢。著力打造覆蓋中西部、輻射全國、連通世界、服務全球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樞紐,提升鄭州的城市能級和國際影響力。
——將構建以航空、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主體的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高效銜接;完善航空、鐵路國際國內“雙樞紐”集疏體系,不斷拓展空中、陸路、網上“絲綢之路”,建設中西部地區的國際門戶。
——將加快推進以軌道交通為重點的公交都市建設,新開工軌道交通線路10條以上,到2020年運營里程超過300公里。加快完善“兩環多放射”高速公路網和“七橫十四縱五放射”干線公路網,逐步形成以鄭州為中心覆蓋全省的1小時快速鐵路交通圈、3小時高速公路交通圈,覆蓋周邊省會城市的2小時高鐵交通圈和覆蓋國內主要城市的2小時航空交通圈。
現代產業體系
近年來,鄭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現代產業體系輪廓逐漸清晰,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3.1∶54.5∶42.4調整為2016年上半年的2.1∶46.5∶51.4,實現了第三產業超過第二產業、工業戰略新興產業超過傳統資源型高耗能產業兩大標志性轉型。
夯實發展之基,報告確定了圍繞“做強先進制造業、做大現代服務業、做優都市農業,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的產業發展方向。
未來5年,鄭州將立足產業發展優勢,重點做大做強電子信息業、汽車與裝備制造業,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服務化。努力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5000億級汽車與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和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不斷提升在全球產業供應鏈和價值鏈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