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遠距離旅行,露營,正成為當下人們青睞的休閑活動。隨著露營旅游業的逐漸發展、成熟,伴隨而來的環境、安全、占用公共環境資源、配套設施服務落后、法律規范缺失等問題日漸浮出水面。
廣州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今日開幕。今年廣州市“兩會”上,多位委員的提案聚焦露營。廣州市政協委員譚國戩帶來《關于規范露營基地建設與管理,有效開發綠色低碳環保旅游新業態》的建議,廣州市政協委員吳會軍、九三學社廣州市委委員林浩共同帶來《關于規范管理,促進露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建議》,廣州市政協委員、民盟廣州市職教基層委員會委員劉毅帶來關于《盤活露營經濟 發展遠足旅游》的建議。委員們建議疏堵結合,劃定適合露營區域;支持各區開辟露營地,融入鄉村振興元素;建立規范露營旅游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

●廣州市露營地發展現狀
露營從山野火到城市
露營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業態,貼合了人們對短途旅游和更貼近體驗自然的傾向。根據同程旅行發布的《2022清明假期旅行消費數據報告》,2022年清明小長假全國“露營”的搜索量環比上漲98%。大眾點評的數據顯示,2022年清明假期期間“露營”的搜索量上漲315%,野餐露營地相關的筆記攻略瀏覽量上漲145%。
民盟廣州市白云區基層委員會反映,近年來,露營憑借其距離短、不聚集、私密化、社交性、消費低、體驗好等方面的優勢強勢占據當前旅游市場熱門。露營成為一種新的親子和社交方式而備受青睞,從山野一路火到城市。
譚國戩提到,在消費升級以及廣州刺激消費相關政策支持背景下,露營產業已然成為全市旅游行業新的消費增長點?;鸨谋澈?,露營給大自然留下的“痕跡”開始映入大眾的眼簾,為露營“立規矩”成為推動全市露營旅游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舉。
●廣州市露營地存在的問題
不文明行為影響
生態環境和市容市貌
當露營旅游業的逐漸發展、成熟的同時,如果缺乏引導與管理,隨之出現問題的可能性較高。
吳會軍提到,在草坪上明火燒烤、路邊亂停車、傾倒垃圾,不文明行為影響旅游體驗和當地居民正常生活,也給親子、小朋友等造成不好示范,影響社會文明建設。露營伴隨大面積、高頻率搭帳篷和踩踏,在樹干上懸掛吊床等現象,對草坪和樹木造成嚴重損害,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環境生態。
譚國戩列出了環境問題、安全問題、配套設施服務落后問題和相應法律規范缺失問題。缺乏對露營環境的管理,不可避免地會急速加重露營環境的破壞,從而影響生態環境、市容市貌等問題??此瓢踩穆稜I,背后其實隱藏著個人財物、消防及生態環境等諸多安全隱患問題。
譚國戩說,隨著露營旅游業不斷發展,從普通帳篷到全套露營裝備,從一塊草坪到專業露營基地,追求“精致露營”成了都市人的新樂趣。現階段廣州暫無出臺專門針對露營旅游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約束露營行為,鑒于露營旅游業的興起,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各種問題,法律規范具有重要作用。
劉毅也指出,當下相關法規不完善,新業態背景下缺少新規范。以露營經濟中大頭消費——房車為例,當前關于房車管理僅有兩部相關規定,分別為《中國體育休閑(汽車)露營營地建設標準(試行)》及《汽車露營營地開放條件和要求》,具體執行營地規劃時,基本完全依托群眾自身經驗,難免存在不合理的情況,超出所在地資源承載能力甚至破壞污染當地自然環境。而對應的處罰措施依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又明顯受限于取證困難等問題難以發揮實際功效,缺少具體落地能夠監管個人遠足旅游行為的行政執法體系。
●廣州市露營地發展建議
譚國戩:疏堵結合劃定合適區域
為規范市民的露營行為、保障露營者的安全、完善露營基地建設與管理,從而有效開發綠色且低碳環保的旅游新業態,譚國戩建議明確劃定適合露營區域。首先,露營區域的劃分上,要采取疏堵結合、區域劃定的方式,在充分考量場地的承載力以及適合度后,盡可能滿足市民休閑娛樂的需求,而對于水庫、國家森林公園、動植物保護區域的核心區域這類本身具有生態保護功能的場地,則理應排除在露營區域之外。建議在不違背綠化帶、公園設計本意的前提下,劃分合理的區域、合理的數量作為市民露營點。
針對露營存在的個人財物、消防及生態環境等安全隱患問題,譚國戩建議相關政府部門或社會組織主動作為,綜合考慮環境承載能力、安全設施配套等因素,劃出禁止露營區域、做好安全提示、完善各類應急安全保障措施等,以降低出現危險的可能性,提高露營者的安全性。
在完善露營基地的建設方面,首先,配備基本設施,解決露營者基本的日常需求是關鍵,譬如廁所、帳篷、垃圾回收點、商店等;其次,加大應急的物資、設施的投入,以便意外疾病、傷害等情況出現時能夠及時救助。
譚國戩建議建立關于規范露營旅游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參考南京市為露營“立規矩”的成功經驗,治理不合理的露營行為必須以法律法規的強制力作為保障,建議廣州針對現有的以及預判到的露營相關的問題、現象出臺針對性的地方性法規加以規制,合理利用法律規制的威懾作用。
劉毅:開展營地示范建設
劉毅建議保護優先,兼顧經濟效益和綠色發展。開發應以最小程度破壞自然環境為準則。徹底調查和記錄地形、地貌和當地的動植物情況,盡可能減少開發面積,有效地保護當地的動植物。并用環境友好型方法建設營地。
同時,鼓勵投資,引導社會參與和反饋改進。強化對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的引導,鼓勵、支持社會資本的投資。要在科學分析營地旅游市場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完善營地投資環境,鼓勵、支持社會資本的投資,并扶持一批有實力的營地旅游企業開展營地示范建設。
此外,引導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和體驗改善。積極發展“互聯網+旅游”的模式,利用互聯網平臺,形成旅游業新生態圈,推動“互聯網+旅游”的跨產業融合。為了能讓以房車露營旅游為代表的高端休閑旅游走進普通消費者,劉毅表示,可以將房車露營和眾籌結合起來,開創“房車+眾籌”或“營地+眾籌”的新模式,降低房車及營地的投資門檻,能有效吸收社會閑散資金,為營地旅游的發展集聚人氣和資金。
吳會軍: 支持各區開辟露營地
吳會軍說,建議鼓勵發展、規范管理、優化規劃。鼓勵發展露營經濟。支持增城、從化等區將露營經濟引入美麗鄉村建設的產業群,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具可持續性的發展動力,打造出鄉村振興的新樣板。支持各區在有條件的地方開辟露營地,增加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露營體驗。此外,還可定期舉辦帳篷音樂節,將本地特色的音樂、文化、美食等融入到其中,打造露營經濟特色品牌。
規范露營地管理即細化露營行業評定標準和準則,建立露營地分級管理體系,提供必要的服務,為露營人員提供露營安全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同時加強宣傳和管理,倡導“無痕露營”。此外,建議政府將露營場地像停車場一樣管理起來,未來還可利用大數據做好人員、車輛引導,避免扎堆和擁堵。
在優化露營地規劃上,吳會軍說,面對市民露營高漲的需求,政府一方面可合理規范用地,通過盤活公園、水域、森林等閑置公共用地資源建設露營地以增加供給;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根據分級管理體系進行露營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