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制造業也必然向信息化、智能化階段發展。工業4.0及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不僅促進了我國制造業的發展,也讓智能制造成為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如今,我國大多數城市紛紛打造智能制造產業園區,但智能制造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
部署智能制造,首先要了解這是個什么園區種類。智能制造產業園區是指生產過程采取智能制造模式的園區,其以“園區+互聯網”為理念,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與制造活動各個環節相融合,對各項設施、服務進行升級,而不管它生產什么產品。通俗說,智能制造產業園區就是高配版、智能化、科技化,管理成本更低,生產自動化程度更高的制造類園區。由于產業園區普遍都具有準公共產品的屬性,投資規模大,投資回收期長。因此,做好產業,才能使后續的招商運營更好地開展,避免空置等問題。
各地為了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在智能制造鏈條上誕生了大量的產業園區,孕育了一大批智能制造產業鏈企業。這些智能制造產業園區已經成為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的重要承載地和孵化器。為了兼具樣本的廣泛性和科學性,《世界智能制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在園區樣本選擇上,涉及帶有“智能制造”名稱的所有產業園區,共得到園區樣本537個。
長三角地區產業園數量最多
從地區分布來看,中國的智能制造產業園大部分集中在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中部地區、環渤海地區(未計入遼寧)以及西南地區五大區域。
在環渤海地區,北京和山東撐起了大部分份額,河北省存在感依舊不強;長三角地區的智能制造產業最為發達,相關園區的數量達152家,占比達28.3%,其中南京、上海、杭州的園區數量位列長三角城市前三甲;在傳統制造業重地珠三角地區,廣東以一省之力獲得10.9%占比,其中廣州和深圳貢獻了一半份額。
中國智能制造產業園分布呈現出兩條縱貫南北的產業帶,連接了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重要制造業城市,形成了中國的“智帶”。“智帶”鏈接的核心城市,也將成為未來中國智能制造領域的排頭兵。
那么在進行智能產業園區規劃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1、適應性
一個地區能否構建智能產業園區,關鍵要從區域區位、生產要素、市場需求、產業基礎、政策規劃、創新能力等維度來衡量發展智能產業園區的適用性。
我國工業化在不同地區發展不平衡,工業1.0、2.0、3.0、4.0將在各地區長期并存。工業1.0機械化,工業2.0電氣化、半自動化(用硬件控制),工業3.0信息化即數字化網絡化,少人或無人自動化,工業4.0即智能化(引入人工智能)。這是一個技術與工業發展的過程,不能割裂,也不能跳過。
不同智能產品(服務)具有技術密集度差異,不同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地位、不同項目的投資規模與回收周期也有區別。智能產業園區需要根據園區發展戰略來選擇智能產業(或服務)、主題、企業和項目,而園區的發展戰略受制于區域發展戰略、園區開發運營主體的發展戰略。
2、系統性
產業園區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生態系統,也是城市產業生態系統里面的子系統,因此,產業園區規劃需要有系統思維。
第一,需要有產業系統思維。一個園區,如果占地空間比較大,適合引進多種產業,需要明確主導產業與關聯產業。園區的主導產業布局在園區,關聯產業可以布局在園區里面或者周邊。一個園區,如果是引進一種產業的專業園區,則需要明確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如果一個園區只有一個企業,譬如華為的歐洲小鎮,則需要明確園區產業、城市與資本的系統之間的協同。
第二,要有區域系統思維。園區的產業系統需要與周邊區域的產業系統協同發展。處于上中下游的同一縱向價值鏈的不同園區,考慮產業對接,共享資源與市場。處于橫向的相關聯產業的不同園區,考慮產業錯位發展,共享資源與市場。園區的還需滿足上位政策規劃的要求,在滿足上位政策規劃要求的基礎上,再細分產業、領域、項目的規劃發展。
第三,要有戰略系統思維。產業園區是比較完整的產業生態,需要開發運營主體具有較大運營體量、足夠“自持運營”能力,這又需要園區開發運營主體制定很好的開發運營戰略。
3、創新性
智能產業園區規劃的創新性推進規劃質量進入新層次,園區主題、招商方式、運營服務以及政策制度的制定都可以進行創新。園區主題的提煉需要精簡,定位瞄準細分領域,實行差異化經營;園區招商需要與產業規劃無縫對接,需要對目標產業與企業深入了解,建立項目庫。招商還可以聯合入園企業、行業協會與政府機構,利用企業網絡拓展招商資源,實現產業聯盟招商。
產業園區需要培育企業成長、培育園區未來的現金流。智能產業園區入駐企業的更多是新生企業,更需要各種培育服務。服務創新提高園區可持續競爭優勢。
智能制造產業園的優勢在于其可構建集“科技研發+產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推廣應用”于一體的服務體系,并且能提供風投、融資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智能制造產業園,能夠幫助中小企業迅速轉型,搶占大時代變革的先機。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的爆發式增長,不僅激發了業內外資金的投資熱情,也使得各地形成建設智能制造產業園區的熱潮。目前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已成為全球爭相搶占的科技、經濟制高點,中國制造業應立足長遠,為未來的智能經濟競爭做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