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尋找我國經濟社會在“十五五”期間發展的新動力源、新增長點,2024年7月3—5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組織一批專家、企業家形成聯合調研組,前往安徽合肥市、蕪湖市主要就汽車產業開展調研。聯合調研組通過座談會、實地考察等形式,聽取了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合作辦、汽車辦和有關市發展改革委或投資促進部門以及蔚來控股、科大訊飛、奇瑞汽車等企業的情況介紹,考察了合肥市經開區、高新區和蕪湖經開區內的蔚來控股、大眾汽車(安徽)、科大訊飛、陽光電源、“科大硅谷”中安創谷科技園、奇瑞汽車、航空小鎮、中電科蕪湖鉆石飛機等企業。在短短幾天的調研中,聯合調研組深切感受到了安徽社會各界銳意進取的精氣神,對安徽省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效贊嘆不已。展望安徽省“十五五”發展,聯合調研組形成了起點高、動力足、潛力大的觀點,也作出了面臨諸多挑戰、困難甚至風險的警示,并提出了注重制定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跨省市合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建議。
一、安徽省 “十五五”發展起點高、動力足、潛力大
(一)“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和“七個強省”奮斗目標階段性成就為“十五五”奠定發展高起點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8月考察安徽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安徽省明確提出了“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即把安徽打造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2023年7月,安徽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進一步提出建設“七個強省”奮斗目標,即把安徽省建設成為科技、制造、農業、生態、人才、教育、文化強省。
“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和“七個強省”奮斗目標,既是安徽省“十四五”時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工作主線,也仍將是“十五五”時期發展新質生產力、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遵循。2023年,安徽省經濟總量達到4.7萬億元,此前已分別在2014年、2018年、2021年突破2萬億元、3萬億元、4萬億元大關,有望在2025年突破5萬億元大關,實現連跨四個萬億級臺階。這將為安徽省“十五五”發展奠定一個較高的起點。
(二)“十一大產業”為“十五五”發展提供充足動力
經過多年發展,安徽省已經形成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通用人工智能產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供應鏈和現代物流產業、綠色食品產業、生命健康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智能家電(居)產業、文化旅游產業等11大產業組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營收達到5.1萬億元,居全國第7位、中西部第1位。其中,合肥市在2022年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榜單中居第11位;蕪湖市在2023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國50強城市中名列第25位。安徽省自此發展成為新興的工業大省和制造業大省。
在“十一大產業”中,汽車產業已發展成為安徽省的優勢產業、支柱產業。2023年,全省汽車產量達到249.1萬輛,同比增長48.1%,產量排名從2022年全國第7位躍居第2位,全產業鏈營業收入邁上萬億元臺階;汽車出口114.7萬輛,同比增長80.1%,出口量占全國比重23.4%。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86.8萬輛,同比增長60.5%,產量排名由2022年全國第7位上升至第4位。為進一步促進汽車產業做精做優、做長做久,安徽省把汽車產業作為“首位產業”,2023年出臺了《關于強化創新引領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指導意見》(皖發〔2023〕8號),提出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智車強省”;同時,安徽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于2023年12月通過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條例》,以專項立法的形式大力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集聚發展。到2027年,安徽將打造2—3家全球一流汽車整車企業和世界級汽車自主品牌,力爭2—3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產值突破500億元。
另外,早在2019年,安徽省的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和先進結構材料等4個集群就已經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目前已集聚企業近2000家,實現年營業收入4000多億元。2022年,合肥市智能語音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十四五”末有望實現年營業收入5000億元的發展目標。
以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將為安徽省“十五五”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三)未來產業、科創平臺等成為“十五五”發展的巨大潛力
為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持續壯大新質生產力,2024年2月,安徽省印發實施了《安徽省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方案(試行)》(皖發改高技〔2024〕83號),提出瞄準通用智能、量子科技、未來網絡、生命與健康、低碳能源、先進材料、空天信息7個重點領域和方向,同時兼顧第三代半導體、先進裝備制造、區塊鏈、元宇宙等領域和方向,到2027年,在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建設10個左右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積極創建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到2030年累計建設30個左右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
同時,截至2023年,安徽省已建成國字號創新平臺223家,已建在建大科學裝置13個。《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3》顯示,安徽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國第七位,已連續12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2022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科大硅谷”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科大硅谷”爭取匯聚各類優秀人才超10萬名,集聚科技型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科創服務機構等超1萬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50家以上。其中,位于“科大硅谷”核心區的中安創谷通過明確生態思維打造科創產業集群,確立平臺思維打造基金集聚高地,建立系統思維打造科創服務體系,已經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空天信息等產業累計孵化716個項目,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4家、科技小巨人2家,取得知識產權專利2619個;集聚股權投資基金211支、基金管理公司88家、證券公司4家、風投創投機構200多家,區域總部金融機構10家,促進339個項目實現融資97.86億元;匯聚金融服務機構109家、專家導師110名、第三方服務機構17家、合作媒體20家、合作高校12家,舉辦科創活動1000多場次,覆蓋創新創業人員10多萬人次,對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集聚地形成有力支撐。
這些培育中的未來產業和“未來企業”將在“十五五”期間發展壯大,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將會脫穎而出,成為安徽省經濟發展新的動力源和增長點。
二、安徽省“十五五”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困難甚至風險
(一)美西方從貿易、科技、金融等領域圍堵遏制打壓中國形成嚴峻挑戰
聯合調研組認為,在“十五五”期間,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也將面臨諸多挑戰,主要是美西方國家將會從貿易、科技、金融等領域不斷加大對中國的圍堵遏制打壓力度。例如,美國在2024年5月宣布,對來自中國的進口電動車關稅從27.5%調整為100%;歐盟在2024年6月宣布從今年7月初起,在目前10%正常關稅稅率的基礎上,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加征17.4%至38.1%不等的臨時反補貼稅。美西方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主要的出口市場,“十五五”期間,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增加,美西方有可能進一步加征關稅。這對把汽車產業作為“首位產業”的安徽省來說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工業產能利用不足導致發展困難
聯合調研組有專家認為,在“十五五”期間,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將面臨國內市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工業產能利用不足等困難。例如,目前,計算機通信電子、電氣機械、汽車制造等裝備制造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等原材料行業程度不同地存在產能利用不足問題。與此同時,由于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缺乏投資意愿,從而影響就業率,進而導致人們普遍不愿意消費、無能力消費。這些問題如果在“十五五”期間不能有效解決,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將受到較大的影響。
(三)新能源汽車行業嚴重“內卷”,潛藏前所未有的風險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猛,2023年銷量接近千萬輛,其中出口120.3萬輛,出口目的國涵蓋歐洲、亞洲、大洋洲、美洲、非洲等共180多個國家,并在泰國、馬來西亞、巴西、越南、匈牙利、墨西哥、西班牙等地新建或擬建生產線,發展成就十分顯著。但與此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正在經歷嚴重“內卷”,突出表現在為降低成本而偷工減料、技術抄襲、資金拖欠、用戶權益損害、不正當關系構建和輿論操縱等方面。這些情況如果惡性循環下去,將削弱整個產業的創新能力和長期發展潛力,進而損害中國汽車品牌的國際聲譽,很可能給整個產業帶來滅頂之災,使安徽省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面臨巨大風險。
三、安徽省“十五五”發展應注重制定標準、“兩業融合”與跨省市合作
(一)注重牽頭制修訂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
聯合調研組專家認為,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亟待建立健全。當前,美國、歐洲、日本等汽車產業發達地區都意識到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戰略地位,正在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并試圖向全球推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加快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國際標準研制與采用,是我國成為新能源汽車強國的重要標志。
安徽省已經集聚了江淮、比亞迪、蔚來、大眾、長安、安凱等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擁有規上汽車產業鏈企業1000余家,形成了集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發動機、車身、底盤、內外飾、整車等較為完備的全產業鏈體系,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望在“十五五”期間躍居全國第一。據此,聯合調研組專家建議安徽省在“十五五”期間注重多維度、多層次牽頭主導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和國際標準的研制,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搶占技術制高點、構筑核心競爭力作出應有貢獻。
(二)注重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聯合調研組專家提出,安徽省作為新興的工業大省和制造業大省,在“十五五”期間應注重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特別是要推動金融、法律、品牌管理等相關服務業企業與制造業企業攜手“走出去”,促進制造業企業提高跨國經營能力和水平,擴大中國品牌、中國標準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三)注重跨省市合作發展新質生產力
安徽省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疊加的省份,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聯合調研組專家提出,在“十五五”期間,安徽省應進一步注重開展跨省市合作,不僅要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常態化對標學習滬蘇浙先進經驗,而且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人才資源方面的比較優勢爭當創新“頂流”,還要與中西部其他省市加強合作,協同發展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