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小鎮開發存在的問題
1、定位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創意。小鎮風貌無特色,人文風情不誘人,承載能力差。
2、產業聯動不夠,難以實現持續發展;
3、沒有實現產品開發與文化創意的結合,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走出當前認識上的五大誤區
由于特色小鎮是一項新事物,當前各地在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
誤區一:特色小鎮=特色鎮
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也不同于產業園區、風景區的“區”,而是位于城市周邊、相對獨立于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區功能的重要功能平臺。
特色鎮是一個行政區域的概念,以某種主體功能為特色,或有產業特色,或有交通功能特色,或有人文自然風光特色等的全域范圍,由居民社區和村莊構成,按照政府組織架構體系來管理的行政區域。
誤區二:特色小鎮=新城建設
發展特色小鎮不是建新城,不能用建新城的思路和模式來規劃建設特色小鎮。首先特色小鎮規模不大,不是追求規模效應,擴張效應,而是追求集聚效應,緊湊效應;其次,特色小鎮不是土地財政的載體,而是創新創業的空間,是新產業、新動能的引擎;再次,特色小鎮追求的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最后特色小鎮要走產城融合的發展道路。
誤區三:特色小鎮=園區建設
特色小鎮不是產業園區建設,特色小鎮離不開特色產業,但又不是單純的以工業制造業為主的園區開發。特色小鎮的產業特色體現在三個方面:
1、以工業4.0為引領,以2.5產業或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三產業為主,重點在于研發設計;
2、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主,從加工制造向設計、品牌、展示轉變,重點在于營銷服務;
3、以休閑度假旅游為主,滿足市民短期、重復、特色需求,重點在于休閑服務。
另外特色小鎮的社區功能是其與園區開發的重要區別。
誤區四:特色小鎮=景區開發
以旅游功能為主導的特色小鎮可以發展成為景區,有些歷史人文古鎮,自然風光優美的小鎮也兼具特色小鎮的文旅功能。從這個角度而言,特色小鎮和景區開發有共同之處,但又不同于傳統景區開發模式。
特色小鎮在旅游客源市場上,更強調滿足周邊大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特定需求;在旅游活動上,更強調體驗和參與;在旅游發展目標上,更強調目的地和集散地;在旅游功能開發上,更突出互融互動。
誤區五:特色小鎮=美麗鄉村
特色小鎮離不開鄉村本底,但與鄉村有著本質的不同,體現在一是形態不一樣,二是功能不一樣。特色小鎮集聚了大量資本、技術、人才等各類高端要素,是既有鄉村本地特征又融入高新技術和特色人才的區域經濟發展單元,需要探索利益主體多元、公眾參與的現代社會治理體系。
美麗鄉村更多的是強調鄉村發展的一、二、三產業融合作為產業支撐,依靠本村村民的自治管理,管理和保護好鄉村生態環境等。
三、關于特色小鎮的六點開發建議
1、因地制宜,推進特色小鎮發展
要尊重三個規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城鎮化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適應城鄉社會發展的需要,正確認識特色小鎮發展的意義和作用。
既不能拔苗助長,又不能光開花不結果。既要定目標下指標,又不能唯目標唯指標,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發揮企業家精神作用。在結合各地發展實踐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分類引導,通過政策引導發揮基層實踐的積極性。
對于發達地區、特大城市和中西部省會城市周邊,以特色小鎮為載體;對于欠發達地區,偏遠地區,以特色小鎮建設為載體。
發揮二者在功能定位、產業主導、居住群體、吸納人口、投資規模、消費層次等方面各有側重的特點,形成互為點綴、互為補充的城鄉一體化新形態。及時總結各地特色小鎮建設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操作的經驗。
2、控制規模,集約打造
規模的大小服從于三個原則:經濟原則、需求原則、集約原則。特色小鎮的打造,不但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還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耗費極大,因此必須根據實際需要和控制規模,避免嚴重浪費資源。
此外,由于小鎮的打造還是新生事物,市場認同需要一個過程,加上其它不可測因素,不宜盲目追求規模。經濟型特色小鎮不但資源利用充分,而且便于管理和調整產業策略,符合集約化原則,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3、政策護航,創新機制
特色小鎮的建設投入大,周期長,要確保特色小鎮建設的高效、有序開展,必須有政策護航,并實現機制創新。
4、設立機構,制訂政策
特色小鎮建設,涉及經濟、文化、政治、民生等大問題,必須由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實施,并實行政策傾斜。人員配置、資金投入、土地征用、安全保障等,都需要由專門結構去統籌、協調。此外,還要研究可能遇到的各類問題,制訂相關政策和標準,為小鎮建設掃除障礙和隱患。
5、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建設資金保障機制
特色小鎮建設投資巨大,政府必須廣辟資金渠道,改革現有投融資體制。建議在政府參與的基礎上,謀求戰略性合作,鼓勵國內各類企業、個人及外商,以多種方式參與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建設、配套工程建設,形成特色小鎮建設合力和資金的有效保障機制。
創新小鎮后期業態招商機制,確保順利“筑巢引鳳”政府須著力創新特色小鎮的商業、服務業、文化事業及符合小鎮特色發展的其他產業的招商機制和運作機制,確保筑巢后“特色”的快速形成和小鎮的繁榮。
6、創新小鎮居民招入機制
除采取宅基地置換和商品房運作方式,以吸引本地村鎮居民和其他區域部分富裕群體入“巢”之外,還可采取動員原有小鎮居民“等面積”整體置換等方式,快速聚集人氣。
此外,在首先滿足本地居民入遷前提下,適當考慮放寬戶籍限制,接納外地和外籍人員入遷。部分房源打造成“特色度假屋”出租,以吸引“臨時居”。
作為一種新舉措,特色小鎮打造的價值,需要人們要用長遠的眼光去認識,功在今朝,利在長遠。如能做到高起點規劃,高品質建設,在不久的將來,特色小鎮一定會變成最為誘人的地方。
特色小鎮生于創新,也只能成于創新。改革作為制度創新,正是特色小鎮的靈魂。讓我們以觀念創新為引領,以產業創新為基礎,以要素創新為抓手,以制度創新為保障,以全面的創新發展,贏取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