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與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小空間承載大戰略,對地方經濟轉型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地方特色小鎮建設同質化、空心化情況突出。如何避免一哄而上,大拆大建?必須秉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最大限度呈現區域文化特色和小鎮經濟特點,讓特色小鎮按照市場、產業、城鎮發展規律錯位發展,不斷激活經濟活力。
因地制宜、找準定位,是特色小鎮發展的王道。發展特色小鎮必須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把保留區域自然稟賦、特定人文底蘊等作為項目標的,聯合規劃設計、通過對不同專業機構的導入,以締約形式破除原有模式的各種利益壁壘,把自身特色變為資源優勢和生產力,從而打造一種“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優、小而特、小而強”的商業運作模式。新舊動能轉化產業的機會從來不會簡單地重復,政府部門介入過深,一旦對于經濟和行業形勢評估不足,糾錯成本往往十分高昂。沒有科學理性的資源評價,就不可能有健康有序的小鎮建設發展,生搬硬套、簡單的重復或模仿,只能是拔苗助長。
突出比較優勢,以產業立鎮,以人才興鎮。發達國家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發展小鎮經濟,國外很多小鎮美麗的外表下,真正決定其生命力的是背后強大的產業動力。如英國的sinfin小鎮,是世界著名的航空發動機公司羅爾斯羅伊斯總部所在地;美國的硅谷、德國的海登堡,都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要發展方向的特色小鎮。我國特色小鎮在浙江的崛起、發展、壯大,也是由其獨特的文化條件、民營經濟比較發達、資源配置效率相對較高、自下而上在形態各異的產業集群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旅游的核心是盡可能吸引有“財”的人來觀光消費;產業發展的核心是生產,是盡可能吸引有“才”的人來創業。所以,除了體現資源要素的集聚,在產業定位突出自己的比較優勢,小鎮品質的提升,生產、生活、生態相互融合、相輔相成,也是至關重要的要素。
培育特色小鎮需要品牌意識和創新性思維。荷蘭特色小鎮最顯著的特點是,大都依河流、水系流向布置港口、街道、建筑的朝向、位置和風貌,小鎮與城市、小鎮、村莊通過水道連接,從而成為居住者的天堂、創業者的樂園和游客的夢鄉。被稱為香水產業小鎮的法國格拉斯,從16世紀起就從事花卉種植和香水制造,有大量世代從事香水產業的技師以及相關的產業。美國的格林威治對沖基金小鎮主要設施就是辦公樓和住宅,這里聚集了數百家掌握幾十億乃至上百億美元的基金。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特色小鎮光具有內在的發展動力還不夠,必須具有前瞻性的全球視野,這樣才能有效破解發展難題,增加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
實現特色小鎮建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大力發展PPP金融。一個成功的特色小鎮從規劃到建設、到運營、到基本的功能完備,起碼得用20年時間。PPP過程管理涉及項目識別、模式選擇,除了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還要有因地制宜的金融解決方案,滿足PPP特色小鎮不同階段的差異化融資需求。在項目公司成立時需要股權融資,在成立后需要項目建設所需的債權融資,在運營期需要過橋、非標理財等融資,在退出期需要并購貸款、IPO等資本市場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