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為靈魂、產業為支撐、項目為載體、創新為動力、人才為保障。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牢記殷殷囑托 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第九場新聞發布會了解到,咸寧正著力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努力打造集產業鏈、投資鏈、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于一體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為早日建成特色產業增長極貢獻咸寧力量。
規劃先行 一張藍圖管總
堅持規劃先行,畫好“一張圖”。無論是村鎮建設管理,還是特色小鎮創建,該市都把編制規劃作為引領建設發展的“作戰圖”,著力打造一批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的重要功能平臺,實現產業規劃、功能規劃、建設規劃多規融合,突出規劃的前瞻性、協調性、實用性,防止“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不搞無序建設、大拆大建。
堅持一鎮一業,下好“一盤棋”。該市把特色小鎮建設放到全市發展大局上進行謀篇布局,出臺全域新型城鎮化總體規劃,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咸嘉生態文化城鎮帶和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統籌推進沿線招商引資、產業發展和特色小鎮建設,大力推進“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原則上每個特色產業只規劃建設一個特色小鎮,巧妙地把一處處散落的“盆景”串成美麗“風景”。各個小鎮注重凸顯特色,著力把特色產業發展成主導產業,把主導產業發展成支柱產業。
一鎮一業 凸顯特色之美
堅持市場導向,算好“一本賬”。各縣(市、區)堅持以“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模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近年來,該市多個特色小鎮項目讓資本怦然心動。如高橋蘿卜小鎮引進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投資有限公司打造軍事旅游項目和田園綜合體,協議投資20億元;蒲紡智慧康養小鎮引進北京愛康醫療投資控股集團投資華中同濟蒲紡康養產業基地項目,協議投資50億元。
深入實施“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工程,以打造“名、特、優”產業助推現代農業發展,2017年建成特色農產品基地770萬畝,“一鎮一業”專業鎮11個,赤壁趙李橋鎮、通山大畈鎮、崇陽銅鐘鄉入選全省首批農村三產融合示范鄉鎮,20個市級特色小鎮中有農業小鎮10個,占比達50%。去年,咸寧市農產品加工業超過895億元,今年正向1000億元沖刺。
以產業振興為重點,加快構建全省特色產業增長極。加快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建設,做大做強做優油茶、茶葉、楠竹、畜禽、綠色有機蔬菜、中藥材、水產等特色優勢產業。搶抓2018年國家開展“中國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和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區”的有利契機,加大對羊樓洞青磚茶、大畈枇杷、珍湖蓮藕等知名公用農產品品牌扶持力度,切實把優質農產品做成知名品牌。
筑巢引鳳 聚集更多人才
該市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積極創新建設管理運營模式,激發特色小鎮發展活力。創新企業服務,在投資便利化、商事仲裁、負面清單管理等方面改革創新,努力打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營商環境;創新社會管理,堅持法治和民主相結合,在平臺構筑、文化培育、社區建設等方面鼓勵小鎮內企業、社會組織、從業者等充分參與。
以人才振興為支撐,構建鄉村振興的人才服務隊伍。該市第一時間出臺《全面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意見》,全力構建人才支撐體系。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農業企業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主體。加強鄉鎮農技隊伍、專業服務合作組織建設,打造一支專業化服務鄉村振興的人才隊伍。
咸寧市委組織部牽頭組織“四個一”平臺建設,把特色小鎮人才工作納入市委層面高位推進,每季度檢查,使特色小鎮聚才用才有渠道、有平臺、有實招,實施招才引智工程,截至目前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兩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163名,與國內多名院士專家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