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發展特色小鎮實現鄉村振興——訪中國城鎮化促進會黨委書記陳炎兵
近年來,中國特色小鎮發展得很快、很迅猛,但也出現了過熱傾向,特別是有些地方盲目追求數量,有些過度的房地產化。基于這個情況,去年12月4日,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原環保部、原國土部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對此,在近日召開的首屆中國特色小鎮和鄉村振興峰會間隙,中國城鎮化促進會黨委書記、副主席兼理事長陳炎兵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出臺以后,對各地的特色小鎮規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正在朝著防止片面的追求數量、不講質量,防止破壞生態,防止過度房地產化的方向努力。總的來說,我們現在正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堅持以市場為主導,用市場引導的方式來推進特色小鎮建設。
談及以市場為主導,陳炎兵進一步解釋說,就是把產業植入到小鎮,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的城鎮化和人來建設小鎮。“城鎮化的問題是人的城鎮化和地的城鎮化要同步。城鎮化、城市化不是簡單地把廣袤土地變成鋼筋水泥,更重要的是讓人能夠城鎮化,從產業、文化、就業、公共服務設施、享有的權利、義務等都要融入這個城市,才是真正的城鎮化。而其中特色小鎮正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因為城鎮化的任務很多,包括大城市的發展、中等城市的發展,小城鎮的發展只是新型城鎮化的一部分。我們應按照城市布局的合理格局來規劃,目前大城市有它發展的度,中等城市也還有一些地方需要加強,當下我們更多的是需要大力發展小城鎮。”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是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談及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關系,陳炎兵說,能否實現鄉村振興是衡量我國新型城鎮化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這條道路的最大特色就是立足中國國情、就地就近城鎮化。如果我國新型城鎮化不能帶動并實現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的目標就難以實現。
特色小鎮地處城市和鄉村的接合部,是城鄉經濟發展不可跨越的過渡地帶,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橋頭堡。陳炎兵認為,通過這個過渡地帶,特色小鎮可以有效對接大中城市的優勢資源,為就地城鎮化的人口提供同大中城市相同的就業機會和生活水準,加速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同時,特色小鎮靠近廣大鄉村,有利于推動當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特色小鎮發展有利于鄉村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特色小鎮和鄉村振興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二者要有機結合,以鎮帶鄉、以鄉促鎮,實現雙輪驅動、協同發力,共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陳炎兵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