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談一下特色小鎮的定位。關于特色的選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是區位。在美國講到特色小鎮時,更多的是談美國格林尼治基金小鎮,它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靠近紐約,還有其他優勢,因為美國科技和金融業非常發達。我們再借鑒浙江,在浙江看到的幾個特色小鎮,它都有區位優勢,都是圍繞著杭州附近,杭州大家都知道,是浙江省經濟發達的城市,產業基礎非常好。
二是要從資源優勢的角度來思考特色小鎮的問題。資源優勢無非分成兩類,一類是人文資源,一類是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比如說四川有李白,還有很多這樣的人文資源。當然也有很多是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比較好的我們也可以列舉很多地方,比方說桂林的陽朔,這些都是自然條件非常好的。
三是要考慮產業資源。我們在廣州做過一個項目,廣州“互聯網+”小鎮,這個小鎮就是在廣州的一個電子產業園區,原來騰訊、優酷等都在那里起家,所以做一個互聯網小鎮非常輕松,有這個基礎。
這是三大資源。從這些資源入手,可以發掘小鎮特色。這些很多是顯性特色,顯性特色給我們帶來的是品牌和形象。比方說這個地方有溫泉,有茶葉,做陶瓷等。如何才能找到隱性資源呢?我覺得要從特色發展的路徑和背景入手。如果能抓住特點,其特色區別于其他,同時也可以具備持久的活力。
其次,談一下產業。特色產業可以分兩大類,第一大類的特色產業可能是一種原發性產業。它是歷史優勢形成的,比方說黑龍江的五常大米,地區自然條件好,再加上長期栽培形成。這樣的例子很多,尤其是在歐洲,很多都是自發性產生的。國內也有,比方說在赤水河邊的酒產業,它有延續性的,這種延續性的產業是原生的。當然有這樣的產業發展是最好的,但這些產業多數集中在傳統產業,傳統手工業或者農業。現在工業發展更多的不是原發性的,很多都是偶發性的。像基金小鎮,地方環境好,離紐約又近,很多有錢人到那住,避離大城市的喧鬧。大家說在這里搭建一個基金小鎮吧,做了一些基金,因為它的發展,更多人陸續來了。這種偶發性的因素,首先要掌握的是搭建一個良好的環境和空間,讓大家有很好的環境、很好的居住條件,這樣可以吸引大家。
第二,招商引資。很多小鎮為了發展,把他們家鄉的人,還有其他的名人,或者金融企業的人,或者是產業發展比較好的人,吸引來了。這是一個好事,不是不能發展,但我要強調怎么把這個特色植入到產業里面。外來產業不可怕,但是需要我們植入,不僅僅是文化,更多的是與特色結合。
最后談一下空間的問題。
講到特色產業肯定要講特色空間,特色空間的營造對于特色小鎮建設非常重要。夢想小鎮之所以成功,實際上是給它營造了非常好的空間,包括營造一個能夠給創客帶來團結力量的空間。空間打造好了,就可吸引很多外來人。這種環境、生態、居住條件好、配套設施良好的空間,應該是首選。如果有了這樣的空間,自然會有人才來。反過來說,有了人才也會自然發展出一些項目。我剛才講了,有一些偶發性事件,甚至有些政策偶發性的事件,包括發改委的政策支持,這些都是政策偶發,很容易促進小鎮的經濟發展,不需要著急。
第一,空間的營造。剛剛沈主任也講了,小鎮要有尺度感,這種空間營造,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已經感覺到高樓大廈對我們產生的心理壓力。現在不光是城市病,還有環境污染、交通堵塞問題,更多的是社會問題。怎樣營造這樣的尺度感?尺度以小為宜,這是一個原則。當然不僅僅是尺度問題,還有歸屬感、存在感,你怎么樣營造歸屬感、存在感?我們現在造房子只管造,造完了以后很多都是歐洲小鎮,很多都是美國小鎮,講起來都很響亮,我們都被強迫移到美國去了。你要給大家營造的氛圍是讓大家有存在感,當然還有很多交流空間,讓大家能夠更多地交流。
第二,我們要互聯。互聯是特色小鎮的一種出路,所謂特色小鎮,就要抓住特色小鎮,一是講特色,特色不是全面,我們不能把特色小鎮建成小而全的孤島,我們要把特色小鎮做成一個一個的特色。這一個一個的特色要想生存,它就必須得互聯。德國的巴伐利亞州現在形成了高科技和信息產業最多的地區,這些都是以小鎮為主的,本身小鎮空間非常好,大家會去那居住。
第三,我們要利用好互聯網的手段。現在的發達地區有很強的通信能力,但是不發達地區,我們首要打造的基礎設施,即更多的是網絡基礎設施,因為網絡是一個扁平化的東西。我們面臨的時代就是一個區位轉移的時代,過去的區位優勢和將來的區位優勢正在發生轉變,大家要抓住這種轉變帶來的機遇,這種機遇就是要做好自己的環境,做好自己的空間,下一輪的轉移不是以產業為主的,我們不是樂業安居,未來是安居樂業取代樂業安居,所以每一個小城鎮的發展,都可以走特色小鎮的路,都是有前景和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