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費孝通曾提出,中國要走小城鎮模式,要“及早研究小城鎮社區的空間布局”,“農民安心在小城鎮生活,才是小城鎮發展的出路”。到1998年之時,中共中央在《關于農業和農村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小城鎮、大戰略”問題。199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特別強調:“發展小城鎮是一個大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小城鎮數量從2170個左右增加到如今約18000個。據2015年國家城鎮化報告統計,鎮區人口超過10萬人的特大鎮有238個,超過5萬人的有885個。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博士生導師馮奎提出,在當前的城鎮化發展階段,我們要重提“小城鎮、大戰略”。那么,這一議題在當前階段重新提出,有何重要意義?為此,記者對馮奎進行了專訪。
NBD: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當時“發展小城鎮是一個大戰略”的提出,有怎樣的背景?
馮奎:這與我們當時城鎮化發展處于特定階段有關。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分別處于城鎮化起步階段、加速階段,在那時提出小城鎮大戰略相關議題,打破了舊格局,推動了小城鎮的數量增加和較快增長,為小城鎮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這也推動了城鄉二元關系的松動,促進形成了農村城鎮化的模式。這樣一個漸進式、折中式的道路,打破了城鄉壁壘森嚴的舊格局。不過,由于當時對于小城鎮與大中小城市的關系缺乏足夠認識,對于小城鎮自身存在的問題缺乏預見,因此小城鎮發展的格局偏小。
NBD:您曾提到過,當前我們要重提“小城鎮大戰略”,為什么這樣講?
馮奎:城鎮化進入新階段,資源要素輻射帶動小城鎮的力量增強。中國城鎮率已經超過50%,從統計意義上講,這意味著中國進入了城市型社會。這個階段之后,城-鎮-鄉關系的主要變化就是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比如,英、德、美、日等國的城鎮化率分別超過50%,這其間出現了郊區化、逆城鎮化、鄉村振興等現象,小城鎮獲得了巨大的帶動作用。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小城鎮,我們仍應重視城市的中心地位。中心城市的輻射能力足以覆蓋整個大都市地區,在這一區域范圍內的小城鎮必將受到中心城市經濟的強烈影響,因此必須強調中心城市之于小城鎮發展的作用。”
NBD:截至2018年3月5日,國務院共先后批復9個國家級城市群,現在,中國的20多個城市群、都市圈都處于快速發展之中。那么,您認為小城鎮在城市群中有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馮奎:城市群成為城鎮化主體形態,城市群內的小城鎮是城市群的組成部分。中國將城市群作為城鎮化主體,從規劃、政策上予以支持。城市群是以大城市為依托,大中小城市的聯結構成了基本架構,但這種聯結具有資源的漏出效應、擴展效應。一些交通聯結線上區位突出、產業強大、歷史人文深厚的小城鎮,正在成為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還要看到,一批特大鎮、經濟發達鎮改市的投資效應顯著,已經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其中的一些特大鎮、經濟發達鎮正在從小城鎮走向中小城市。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5》顯示,當前我國鎮區人口10萬以上的特大鎮有238個,超過5萬人的有885個。根據浙江等地的實踐和測算,如果能將這些特大鎮撤鎮設市,每年因公共設施標準提高帶來的固定資產投資,可在現有基礎上增長25%-30%;如能將鎮區人口10萬人以上的特大鎮設市,每年新增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就會達到數千億元。除此之外,我們的鄉村振興需要平臺、需要靠岸的碼頭。小城鎮在新時代可以發揮平臺整合、靠岸碼頭的作用。
NBD:所以,小城鎮會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一種主流趨勢嗎?
馮奎:小城鎮不是主流形式,但也不是支流,而是主流的組成部分。簡單地講主流,有片面夸大之嫌;把小城鎮歸為支流,降低了對小城鎮作用的認識。在許多發達國家,小城鎮是城鎮化的主要載體,比如,德國非農人口高達97%,其中70%的城鎮人口居住在2萬人以下的小城鎮,美國65%的人口居住在小城市和小城鎮。
NBD:既然是“小城鎮、大戰略”,那么未來我們應該秉承怎樣的思路來進行小城鎮的建設?
馮奎:我認為在發展小城市過程中,我們至少應該具備五種思維。
首先是網絡節點思維。傳統上,很多人認為小城鎮是城之尾、村之頭。這是一種典型的在城鄉等級化格局中構建出來的判斷。未來的小城鎮是城鄉要素交匯之所,是城鄉網絡結構中的重要節點,小城鎮要做好“聯結人”的角色。
另外,我們還要有分化分工的思維。一部分特大鎮改市,成為新生中小城市的后備隊,而更多數量的小城鎮發展成為美麗宜居的特色小城鎮,形成各自競爭優勢。其余的小城鎮則成為農村社區服務中心。
在小城鎮建設中,綠色智慧的思維必不可少。綠色不僅是指現有自然生態環境的優美宜人,更重要的是規劃建設緊湊高效,資源節約集約。智慧不僅是指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利用,打造成為智慧小鎮或智慧小鎮群,還包括傳統歷史文化,弘揚小鎮與鄉村的傳統智慧。
同樣,集聚集群的思維也是不可或缺的。鎮與鎮、鎮與村之間,應加強統籌整合,形成一批新的更強大功能組團。小城鎮的產業也應該高度集群化,應該圍繞少數幾個產業形成產業鏈、產品鏈、價值鏈,加強產-城-鎮-鄉的融合。
此外,我們還要認識到多元協同的重要性。從政府的角度來看,要做好建設規劃、政策引導和服務支撐三項任務;企業是小城鎮發揮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因地制宜、用市場化手段,讓企業積極參與。小城鎮要成為城鄉人員流動交匯之處,還要吸引城鄉消費者共同參與,同時,吸引行業組織、各類咨詢機構為小城鎮發展提供智力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