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業轉型升級的內涵
當前學界并沒有非常嚴格地對產業轉型升級進行完整定義,通常認為,所謂產業轉型升級就是從低附加值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升級,從高污染高能耗產業向低污染低能耗產業升級,從粗放型產業向集約型產業升級。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關鍵是技術進步。不僅僅是引進先進技術,而且需要在此基礎上消化吸收,對其進行改進,并實施技術創新從而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技術體系。
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兩個概念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產業轉型更多地強調的是“轉”,包括由低附加值產業轉向高附加值產業,由投資驅動型產業轉向創新驅動型產業,由粗放型產業轉向集約型產業,由資源消耗型產業轉向資源節約型產業,由環境污染型產業轉向環境友好型產業;產業升級更多地強調的是“升”,包括產業鏈條升級、產品升級、工藝升級、功能升級。產業轉型實際上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類似,而產業升級其實質就是提升產業在價值鏈上的地位。當然,轉型與升級不可分割,相輔相成,以轉推升,以升促轉。
★工藝升級:引入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提升生產效率;
★產品升級:推出新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
★功能升級:向上下游價值鏈延伸,主要是由加工環節向研發、設計和營銷、品牌等環節延伸,提升產業附加值;
★鏈條升級:憑借在一條價值鏈上的知識積累跨越到另一條價值量更高的價值鏈,一般指的從一個低端產業轉換到另一個高端產業上。
二、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的演進方向
不同類型的產業和企業轉型升級的演進方向和實現路徑也會有所不同。以下主要是從戰略層面分析中國傳統支柱產業的結構性變化及其轉型升級的總體演進方向。
(一)傳統支柱產業需要向創新化轉型
中國的傳統支柱產業更多的是資源依賴型的發展模式,主要是依靠本地區的資源優勢,尤其是礦產資源的比較優勢,通過開采自然資源,對其進行簡單加工為初級產品,以實現自身的經濟增長。此類產業需要從資源依賴型的發展模式向創新驅動型發展模式演進。創新化的發展模式是一種結構性的發展。一方面,創新驅動型的經濟增長發生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能夠不斷減少資源消耗,實現生產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創新驅動型的經濟增長能夠根據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實現比較優勢的動態轉換,并通過創新實現產業和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提升。另外,創新驅動型的經濟增長具有內生增長動態適應機制,能夠根據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調整區域經濟結構。
(二)傳統支柱產業需要向集群化轉型
中國傳統支柱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通過產業集聚區建設的推進,實現產業集群化的發展,以便實現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互動發展。產業集群化的發展趨勢是應經濟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而產生的,能夠實現產業群體的競爭優勢,而且能夠實現較強的規模效應。中國傳統支柱產業的發展存在產業鏈條不夠健全、產品間的研發協作不夠緊密等問題。通過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實現信息、技術、勞動力等各種要素的聚集,促進區域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這便能夠對上述問題的解決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3]。
(三)傳統支柱產業需要向服務化轉型
中國傳統支柱產業涉及的范圍很廣,但總體而言,傳統支柱產業處于大而不強的發展態勢。多數產業處于以生產制造為主體的模式中,產業鏈條處于中低端。根據國際知名跨國公司的發展經驗,制造業和服務業在不斷實現融合,通過制造業服務化以實現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制造業服務化指的是,傳統的制造業從以產品制造為中心向服務增值延伸。傳統的制造業不再是單一的產品提供者,轉身成為了集成服務提供者。中國傳統支柱產業的轉型升級勢必需要推進面向工業生產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通過將傳統制造環節向價值鏈的兩端延伸,以便實現產品附加值的提升,最終實現制造業的中心從產品制造延伸至服務增值,制造業的結構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提供產品和增值服務為中心。
(四)傳統支柱產業需要向綠色化轉型
新型工業化更多地強調了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更多地是要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及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逐漸降低資源消耗,不斷減少環境污染,最終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傳統支柱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樣需要向綠色化轉型,以改變其長期粗放型的發展模式。通過綠色化增長模式,不僅能夠擺脫資源瓶頸的制約,而且還能夠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最終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傳統支柱產業向綠色化的轉型升級需要實現設計開發生態化、生產過程清潔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環境影響最小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再制造產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本質安全型的產業體系。
三、中國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的實現路徑
在中國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過程中,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不斷地實現產品技術含量的提升,逐步降低資源消耗,在減輕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壓力的同時,構建現代工業體系。結合中國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的演進方向,并針對中國當前傳統支柱產業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優勢產業鏈條較短,產品層次較低,資源配置效率較低,集約化發展程度不夠等問題,我們提出中國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實現路徑。
(一)發揮創新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引領作用
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在于從價值鏈低端轉向中高端,在于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而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根本在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在于創新要素質量的全面提升和結構優化。首先,要全面推動勞動力要素的升級和結構優化。未來一段時期,要按照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把精英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加強職業技能教育體系,培養一批高水平技術工人。其次,要推動資本要素的升級和結構優化。對于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來說,資本也有好壞之分,簡單地說,就是政府投資不能形成對社會投資的“替代效應”,金融發展不能形成對實體經濟的“攫取效應”。從財政資金看,要改革科技投入和評價體系,進一步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提高全社會研發資金使用效率。從金融體系看,要發展“創新友好型”的金融體系,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以資本要素引導創新創業和產業轉型升級。第三,以全球化的視野,在開放合作中提升產業的創新能力和全球競爭力。要緊密跟蹤國際最新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動態,堅持問題導向、需求牽引,高標準、大范圍、跨領域進行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整合和集成世界性的創新資源,在合作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要利用好中國的市場優勢、產業條件和人才基礎,通過在國內設立開放實驗室、產業創新聯盟、創新孵化器等多種模式,加強與國際大企業、研究機構和大學之間的戰略合作。最后,要堅持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要破除行政壟斷、行業壟斷和地方壟斷,強化競爭和統一市場,使土地、礦產等稀缺的公共資源能夠成為產業升級的杠桿,而不是利益輸送的手段。
(二)逐漸協調產業錯位布局
中國傳統支柱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產業集群布局資源導向型的特征明顯,產業集群帶動周邊經濟發展的輻射力度不夠,產業集群依舊處于數量擴張的階段,而且集群間的產業同構現象明顯,導致了產業雷同、產品重復等問題,繼而引發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區性分割與封鎖,區域經濟發展的專業化分工程度較低[5]。為此,需要推進區域間產業協調錯位發展,依照各區域所具有的自然條件、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實現區域間的產業協調錯位發展。以區域性中心城市為依托,推進城市特色產業的錯位發展,形成各地區內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科學布局的現代產業發展的新格局。
(三)實現主導優勢產業向鏈條兩端延伸
中國當前傳統支柱產業中的有色冶金、鋼鐵、石油化工、紡織等優勢產業集中于產業鏈條低端的原材料采掘等環節,產業鏈條高端的研發設計和精深加工等環節發展欠缺,使得產品附加值較低,深加工和技術密集型產品較少[6]。為此,中國傳統支柱產業的轉型升級可以通過構建梯級升級的產業鏈條,以實現產業價值鏈的延伸,著力打造精深加工產品。一是實現縱向聯合,以龍頭企業為先導,向下游擴散產品,以實現產品鏈的延伸;二是推進橫向聯合,關鍵技術由核心企業掌握,關鍵市場處于產業鏈兩端,鏈條中間的企業加工能力盡可能擴散。如四川德陽重大裝備制造基地帶動了上百家民營機械企業發展。
(四)持續培育循環經濟產業
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需要尋求有效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需要企業著力推進清潔生產、節能減耗、提高資源及能源的利用效率;需要在產業集群內部構建企業之間的循環經濟鏈,實現廢棄資源的再利用;需要在產業層次上重點實現共贏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工業結構的快速優化調整;需要集中力量在火電、有色金屬、食品等勞動力密集、資源與能源消耗較大、廢棄物和污染物排放較多的產業優先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五)實現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協同發展
為了更好地帶動傳統支柱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培育核心競爭力較強且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展龍頭企業的數量和規模,以優勢產業為依托,打造全產業鏈。還可通過企業并購、聯合重組等多種方式,實現優勢企業的強強聯合或者跨區域的兼并重組,逐漸形成一批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企業集團。通過大型企業集團不斷增強的輻射帶動力,推進大型企業集團與中小型企業的產業鏈接,不斷引導大型龍頭企業由產品制造者向解決方案提供者轉型,實現產業鏈的整合,集中精力發展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向中小企業延伸產業鏈和資本鏈。龍頭企業還可積極發展業務外包,并以技術、管理、市場等各種形式實現對中小企業提供援助和支持,從而帶動中小企業提高專業化的配套能力,構建現代產業分工合作網絡。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