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的概念最早源于2012年無錫田園東方的規劃實踐中;2017年2月,“田園綜合體”正式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成為中央鼓勵農業、農村發展的新模式;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再次將田園綜合體建設推向了新的階段。
目前國內關于田園綜合體的研究與實踐仍處于起步期與探索期,或強調其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或作為鄉村旅游的思路補充,而對田園綜合體規劃方法與內容的討論則相對缺乏。2017年11月,南京市結合首個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率先出臺《南京市田園綜合體建設指南》,旨在從規劃編制、田園社區建設、農業功能拓展、特色風光塑造及旅游產業開發等方面指導田園綜合體的建設。2018年5月,山東省發布了全國首個田園綜合體建設地方標準,內容涵蓋了田園綜合體建設規范總則、規劃編制指南、田園社區建設規范及鄉村創業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規范等,進一步探索田園綜合體規劃建設的相關路徑和要求。
中機院基于田園綜合體的內涵特征解讀,借助協同理論,從對象選擇、價值取向、編制內容與實施過程4個方面總結了協同視角下田園綜合體的規劃路徑。
田園綜合體的概念解讀
1.1田園綜合體的核心內涵
田園綜合體是指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鄉村社區[1]。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對象是具有一定基礎、有條件進行建設的鄉村;建設范圍包含一定地域范圍內的數個自然村落;建設內容則從基本的生態景觀風貌建設、鄉村社區建設到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產業園區建設和旅游景區建設;其產業導向是以農業為基礎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實施基礎是農民的廣泛參與,并強調農民的參與以農村合作社為主要形式。可見,田園綜合體的關鍵在于“綜合”,概括來講,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1.2功能混合化
田園綜合體是在特定的鄉村地域范圍內,集農業生產、觀光旅游、生產制造、文化傳承、居住社區、配套設施及科技研發等諸多職能于一體的空間單元,是涵蓋鄉村社會生活、現代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功能的混合空間單元。因此,從結構—功能視角看,田園綜合體也是一個功能完善、有機布局的鄉村地域空間結構。
1.3產業多維化
田園綜合體強調鄉村地區三次產業的深度融合,不是單純的“農業+旅游”“農業+科技”“農業+地產”等,而是從多領域、多角度將農業生產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延伸拓展,最大限度挖掘農業、農村與農民的潛力,全面延展田園綜合體的產業鏈。這既是田園綜合體產業體系的顯著特征,又是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核心內容。
1.4主體多元化
田園綜合體的開發追求創新,強調充分利用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的政策優勢、多方面吸納開發主體與利益人群,形成“村集體+開發商+政府+游客”的多元開發模式。多元的開發模式自然會帶來盈利模式的多樣化,增加投資收益。同時,利益分配也強調多元化的方式,最大的獲益方不再僅僅是投資企業,而是“民、政、企”多方的利益分攤。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