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應該是什么樣子?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在杭州,廣袤的鄉村,綠水青山的生態之美與鄉愁記憶的人文之美交織,正散發出不同于城市的別樣吸引力。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杭州將全面振興鄉村視為“題中要義”。
如何發現、重塑杭州鄉村的價值?——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推動形成城鄉融合新格局,成為杭州全面振興鄉村的堅定選擇。世界名城,是西湖邊的杭州城區,更是包含了宜居、美麗鄉村的大杭州。
繁華都市,美麗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杭州在城鄉融合發展的路上探索前行,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畫卷中獨具韻味、別樣精彩的之江樣本。
共奏城鄉融合交響曲
15年間,杭州創新的一系列城鄉統籌發展舉措,將城市資源、資金、人才、項目等大手筆導入鄉村,加速解決補齊公共服務和產業短板、突破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等難題。
盛夏的桐廬環溪村,百畝荷塘夾道相迎。這個15年前“臟、亂、散、差”的小村子,如今每到節假日,村內58家民宿時常“一床難求”,成了聞名全國的美麗鄉村。環溪,是杭州上千個美麗鄉村的縮影。
之江大地上,這千姿百態的美,最早源于15年前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
2003年開始,杭州啟動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8年間,杭州完成了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基本實現了村莊“干凈有序”。
杭州一直存在東西部發展不平衡、東強西弱的格局,地處西部的淳安、建德、桐廬、臨安、富陽,落后于東部城區。
“從那時起,杭州就對主城區、副城區、中心鎮、中心村、精品村等進行整體布局規劃。”杭州市農辦有關負責人說,得益于這張藍圖,杭州鄉村插上了“城鄉統籌發展”的翅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也在這十幾年間煥然一新。
2007年,杭州將38個欠發達鄉鎮列入重點扶貧對象,開展“聯鄉結村”活動。2010年以來,全市組建幫扶集團176個,970多個部門、2800多家企業、60多所學校和經濟實力較強的鄉鎮街道累計籌集幫扶資金17.6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1萬余個,總投資達92.8億元。
2010年8月,杭州開展的“區縣協作”持續推進。東部11個城區和5個西部縣市掛鉤結對,成立5個協作組,在產業、資源、干部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協作。截至目前,全市實現協作項目949個,總投資額239.1億元。杭州城鄉“抱團”發展,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
鄉村構筑“向往的生活”
杭州鄉村振興三年目標:到2020年,建成鄉村振興示范區,鄉村振興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完善;全市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收入年增長15%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長8%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到1.83,農村與全市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0年,杭州在全省率先完成村莊環境整治,進入到更高水平的建設階段: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讓鄉村宜居、宜業、宜游,以產業為龍頭推動鄉村振興。
如今的杭州著力激發鄉村內生動力,構筑起城里人向往的生活。
高顏值的農村,成為城里人心中的“桃花源”。從“千萬工程”到美麗鄉村建設,杭州農村告別“臟、亂、散、差”,變得日益潔凈靚麗。目前全市94.6%的村實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99.3%的村實現生活垃圾集中處理。
杭州全市2038個行政村中,已有1/4的鄉村具有旅游基礎,以旅游帶動農民致富,其中有193個中心村、249個精品村、29個風情小鎮,以及一批精品線路和精品區塊。
產業興旺,賦予鄉村內生動力。美麗鄉村建設基礎上,特色民宿、農村電商、文化創意、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園區等新業態同時興起。建德的果蔬樂園、余杭的現代農業園等,結合產業特色,形成了區域品牌。去年,全市農家樂(民宿)休閑旅游業經營收入達52億元。到2020年,杭州要讓一半鄉村成為宜游之地。
鄉村魅力,還在于重新被激活的鄉土文化。富陽東梓關村杭派民居如詩如畫,一批“網紅村”刷爆朋友圈;鄉村文化禮堂比比皆是,文脈與傳統在這里重拾,鄉愁在這里留住……
2018年開始,杭州重點實施鄉村振興“八大行動”: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為重點的產業轉型行動;以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為重點的環境提升行動;以消除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為重點的集體增收行動;以探索“三權分置”有效實現方式為重點的改革創新行動;以加快城鄉融合為重點的協調發展行動;以倡導良好家風民風為重點的鄉風和美行動;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為重點的鄉村善治行動;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重點的人才建設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