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年,“阿里巴巴”四個字,在中國的各個角落都不是陌生詞。
受邀參加“一帶一路”(敦煌)農業合作國際論壇的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方建生,9月27日給國內外的合作伙伴們講了一堂“農業課”。
農村淘寶已覆蓋全國800多個縣
“2006年,我們關注到一些農民和創業青年開始將他們自家或鄉親種植的農特產品、生產加工的手工藝品,通過淘寶網進行銷售,獲取收益。這一銷售方式在村莊中迅速復制,家家上網戶戶開店,形成一個個產銷一體的互聯網村莊。”方建生把這種新興的村莊叫“淘寶村”。十余年間,在阿里巴巴平臺上成長起了100多萬個農民網商,以及2100多個年銷售額超過千萬元的“淘寶村”。
2014年10月,阿里巴巴發布了農村戰略,推出農村淘寶項目。通過“平臺+政府”的資源投入模式,建設縣村兩級電商服務體系,招募、培訓、孵化返鄉青年,落地金融、醫療、教育等更多服務,最終促進當地農村電商蓬勃發展。經過三年多努力,至今年上半年,集團涉農業務的核心——農村淘寶已經形成了上千人的業務團隊,覆蓋了全國29個省份的800多個縣,擁有3萬個村級服務站和近6萬人的鄉村服務隊伍。2016年阿里巴巴零售平臺上的農產品銷售額已經超過了1000億元,并且每年以超過30%的速度增長。
在農村和農業領域的實踐和積累,使阿里巴巴收獲了助力脫貧的信心。在接下來的五年里,阿里巴巴將持續投入100億元,致力于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的教育、醫療、商業基礎設施領域的脫貧工作。
“一個人的參與,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的大問題,但是參與本身,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更有溫度的人,并把這份溫度,帶回到自己工作中,讓我們的技術、產品,都能更有溫度,去推動更多社會問題的解決。”方建生說,這就是阿里巴巴的“脫貧觀”。
將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產品賣出去
電商是阿里巴巴集團的主營業務,方建生說,他們擁有全球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電商生態體系,因此電商脫貧也是阿里巴巴集團脫貧戰略體系的核心。
甘肅雖有多個深度貧困地區,但自上而下各級政府對于農村電商的重視和支持卻不甘人后,因此很早就成為阿里巴巴各個涉農業務在西部地區先行先試的沃土,也是阿里巴巴電商脫貧工作重點布局的省份。
方建生羅列了這些年他們在甘肅的“業務單”:2014年8月,淘寶網特色中國的西北首家市級地方館“隴南館”在成縣運營;2015年4月,農村淘寶西北首批項目同樣選擇落地武都、成縣,至今年3月底,農村淘寶項目已經在全省建設了15個縣級服務中心和551個村級服務站;2017年12月,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阿里巴巴與定西市簽署了結對幫扶協議,這也是阿里巴巴脫貧基金發布之后簽署的首個幫扶協議;今年初,禮縣被阿里巴巴確定為10個電商脫貧樣板縣之一,打算整合阿里巴巴優勢資源,打通當地的產業鏈,探索出經驗模式未來向全國推廣;兩個月前,阿里巴巴興農扶貧甘肅站在甘南州夏河縣啟動。
更加欣喜的是,當天論壇期間,阿里巴巴集團與甘肅省農牧廳簽署了“發展互聯網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備忘錄”。方建生坦言,阿里巴巴集團與甘肅在農業農村領域的合作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未來阿里巴巴將調動更多技術資源,在農業物聯網、智慧農業方向助力甘肅農業農村發展。
勸君鏈接互聯網,西出陽關皆故人
方建生說,甘肅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路徑,敦煌更是這條古道上的明珠,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甘肅和敦煌同樣處在重要的節點和區域。阿里巴巴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的先行先試,也是希望借助“一帶一路”的春風,可以將他們實踐的“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中國樣本”輸出到沿線的更多國家。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很多與中國農村的情況相似。方建生堅信,阿里巴巴在中國農村的經驗,完全可以通過合作培訓、生態培育等方式,給這些國家提供經驗和借鑒。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國際貿易,可以把更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優質農產品引入中國,也希望中國農村優質農產品可以賣向世界。這一切無疑都將促進中國和世界農村的共同發展。
古時中原的使者來到河西地區多是傷感詠嘆,因為這已經是當時行政管轄和文化影響的盡頭,但是就農業生產交流來說,這里則對接了一片全新天地。“在當今世界互聯、萬物互聯的數字經濟時代,我們希望能夠借助‘一帶一路’農業合作交流,開辟國際貿易與交融的全新篇章。”方建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