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進農村,有著形形色色的模式。無論是農產品上網,還是生產資料下鄉,都極大便利了農民和市民的生產生活,促進了城鄉之間要素的流動。在江蘇省睢寧縣農村,近年來就探索出了兩大模式:沙集模式和“互聯網+花廳大社區”模式,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
花廳社區曾是江蘇省睢寧縣李集鎮的一個經濟薄弱村。2016年3月,魏衛被派駐到這里擔任"第一書記"。到任后,魏衛把社區的可用脫貧資源和資產摸了個遍,結果卻讓她的心涼了半截:沒有土地指標,無法建設二三產業項目;沒有項目,集體經濟收入更無從談起。而花廳的農業產業也是優勢全無:全社區2990畝耕地,人均不到1畝,蔬菜大棚不足100畝,且種植品種單一。
經過反復走訪考察,魏衛從發展電子商務中看到了希望。經過多方聯絡,村里建起了“互聯網+花廳大社區”服務平臺網絡。魏衛表示,在這個大社區里,社員可以“在全縣消費有折扣,實體商家有客戶,零投入創業有門路,志愿服務有陣地”。
魏衛:每一個社員都可以享受他們提供的折扣服務,我們很多折扣產品甚至比美團還要便宜,包括婚紗攝影,甚至包括買房子。
據了解,該平臺涵蓋美食、購物、電影、旅游、買車、保險等多個消費領域。更為重要的是,花廳社區生產的農產品也被搬到了互聯網上銷售。李集鎮花廳社區居民潘自想:
潘自想:有了"互聯網+花廳大社區"這個平臺,我的土雞跟雞蛋銷路比之前明顯地增加了不少。同時,這個平臺也給我們村所生產的農產品也提供了很多的銷路。
魏衛介紹說,"互聯網+花廳大社區"是利用云平臺、大數據和微信朋友圈建立的網絡服務平臺,它把線上、線下的商品和服務整合起來,打造一個快樂消費、快樂創業、互助互愛的和諧大社區。
魏衛:增加村集體收入,我們應該改變自己的思路,然后把新時代的科技的產物,融合到我們未來的村級集體的發展,這樣才能夠產生我們更多更好的效應。
花廳社區開創的“花廳模式”,在睢寧創造了幾個“第一”:全縣第一個有網站的村、第一個有微信公眾號的村、第一個由村集體創建覆蓋全縣范圍的民間組織的村……
而在睢寧縣沙集鎮,當地人則靠著農村淘寶走上了致富路。10多年前,沙集鎮還是一個典型的貧困鎮,以傳統的農業種植、養殖、廢舊塑料回收加工、粉絲加工生產為主,"戶戶種小麥、路北磨面粉,聯合燒磚瓦、全鄉收破爛"的順口溜是當地農村的真實寫照。
2006年,隨著沙集鎮東風村家具網銷興起,農民們紛紛放下鋤頭,拿起鼠標,上起了電腦培訓班,開起了淘寶店,逐漸發展成為擁有上千家網店的中國“第一淘寶村”。到2010年,東風村生產的簡約家具就占到了整個淘寶網交易額的80%。睢寧縣縣長朱明泉說,借著沙集的成功經驗,睢寧縣著力打造了區域性的淘寶村集群。
朱明泉:在農業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加強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推廣,吸收分享經濟及新零售理念,拓展農產品、鄉村旅游、民俗等產品,推動沙集鎮單打獨斗變成全縣的組團作戰,培育出江蘇省最大的淘寶村集群。目前我縣有51個村被評為淘寶村,6個鎮被評為淘寶鎮,我們計劃兩年的時間實現全縣淘寶鎮全覆蓋,淘寶村突破100個。
朱明泉表示,為了實現電商企業的集約、集聚、集群發展,睢寧縣計劃打造沙集、李集、梁集等8個產業園,產業園面積將超過200萬平方米,入駐企業將超過200家。
朱明泉:注重集約集聚做大產業培育加法,在布局上依托全縣各區域產業基礎和特色,積極構建縣域東部簡約家具西南部小飾品、西北部特色農產品、中部傳統店鋪與網店結合線上線下四大片區,進行復制推廣。規劃建設電商發展園區,大力建設標準廠房引導支持電商企業入園入區聚集發展,實現規模集聚發展。
有了政府的頂層設計、支持保障和全面參與,睢寧電商蓬勃發展起來。目前睢寧縣電商企業達到4.2萬家,帶動就業人數達到21萬人,注冊商標3596個。2017年,全縣跨境電商突破886萬美元。
朱明泉:經過近年來的發展,沙集模式不斷地豐富拓展,我縣認真總結積極探索,著力推動沙集模式向睢寧經驗提升,初步走出了一條信息化帶動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的電商發展之路。睢寧農民因沙集、因網而變,實現由傳統農民向現代市場主體的歷史適應轉變,睢寧農村電商從無到有,由小變大形成了以“網絡+公司+農戶”為核心,具有可復制、草根特征的沙集模式,成為全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典型代表、農村互聯網普及應用的時代縮影。
近年來,淘寶村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目前,農村淘寶項目已經覆蓋全國30個省域,900多個縣,有6萬名鄉村服務人員。同時,上線了500多個興農扶貧產品,建設了33個“淘鄉甜”種植示范基地。今年3月,農村淘寶啟動了“畝產一千美金計劃”,在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大數據等方面為農產品原產地提供支持。目前,該計劃已經覆蓋全國半數省域,覆蓋近1.5億農村人口。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聞佳:
聞佳:2015年我們宣布了要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超過3萬個村級服務點,今年農村淘寶提出了“從畝產1000斤到畝產1000美金”的目標,我們希望農產品品質穩定銷售,力爭實現每畝農產品能達到1000美金,為我們國家鄉村振興計劃貢獻我們的力量。
日前發布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提出,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建設具有廣泛性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基礎設施,加快建立健全適應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標準體系。乘著政策的東風,各路電商也開始發力。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表示,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了《阿里巴巴助力鄉村振興報告》,未來,電商將運用“新零售”促進鄉村振興、“新金融”支撐鄉村振興、“新技術”驅動鄉村振興、“新農人”服務鄉村振興,并建設數字時代的“新鄉村基礎設施”。
高紅冰:我們今天已經開始進入到“后淘寶村時代”,就是不以只賣貨為出發點,未來需要用互聯網把本地的鄉鎮村進一步數字化,進一步互聯網化,把農村、農民或者說這塊土地跟城市的各種生產要素、社會要素做強而高品質連接。借助這張網絡和云計算、大數據服務體系的發展,我們能夠同步推動本地、本土的鄉村治理以及社會生活方式的轉變。我們的教育、文化、醫療遠程獲取,都可以進一步借助數字經濟,來幫助我們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