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和引進外資的風潮涌起,產業園區的建設也進入快速成長階段。此時園區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導,實現產品制造、研發的復合型發展。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一批具有分工協作的關聯企業,并在國家宏觀決策的引導和市場機制調節的雙重驅動下,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積極構建產業價值鏈,擴大產業集聚,產業間的協同發展初見效應,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開始形成產業閉環。
生產要素聚集階段
這一階段中國處于興辦產業園區之初,既缺乏資金,又缺乏建設管理經驗,因此大部分園區都存在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行政管理體制較落后的問題。依靠國家或地方出臺的優惠政策吸引外資,聚集各種生產要素,通過低廉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和優惠的稅收政策成為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特定區域,該階段園區產業多以低附加值的出口加工制造業為主。
產業主導階段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和引進外資的風潮涌起,中國產業園區的建設也進入快速成長階段。園區依靠降低土地成本吸引外資、技術和企業的策略造成了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開發區規模不斷擴大,當然這也從另一方面刺激園區向新城快速發展轉型,園區配套設施逐步得到重視。由于此時產業園區仍以產業建設為主,因此在推進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方面仍然不夠完善,與城市的融合度也有限。
產業完善階段
這一階段,雖然園區仍然比較關注產業發展,但隨著園區功能的不斷完善、人文環境的逐步構建,園區內企業與個人高度聚集,就業人員在園區內就可享受到相應的生活娛樂配套設施,也可同時依賴城市中心附近的配套。
產城融合階段
國家對園區開發的重心向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方向轉變,對開發區數量進行適度控制。園區開發過程中更注重新興產業,知識密集型項目的引入,強化園區創新及轉化功能。產業新城則是產業園區的高級形態,更注重產業與城市的并行發展,以實現產城融合的一體化發展。